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要求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东莞农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是我市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结出丰硕成果的重要阵地。东莞农村需要突破!
近年来,我市在治安、教育、医疗、环卫等各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相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的要求,东莞农村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仍存在短板,需要提高治理水平,需要继续改革开放。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条块权责不清
东莞是不设县的市,有种感觉我们的镇相当于其它市的县,村相当于其它市的镇。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是把村委会(社区)看作一级政府。村委会是块,市镇各部门相当于条,条和块配合管理和服务农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委会只是一根针,肯定是难以全面配合各部门。为改变这个局面,我市已从多方面做出探索:一是部门将直管范围扩展到村,如公安统筹整合原来村委会自设的治安队;二是镇横向整合多部门一部分职能后再直管至村,如智网工程;三是镇给经费村委会,由村委会承接,如多数的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四是服务外包,如部分农村的街道保洁业务。这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高效的系统。
二、资金使用效益低
农村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都离不开钱。随着标准提高,人力成本上涨,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的资金不断加大,但效果不尽人意。我市帮扶的部分外市贫困村,投入的资金不多,但村容村貌搞得很好,道路干净整治。反观我市部分富裕的村,乱搭乱建,垃圾遍地。资金使用效益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浮于事。虽然部分工作人员非常忙,但同时又存在因岗位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部分工作人员没事可做或重复做。二是重短期不顾长远。重视应付短期的检查,不考虑建立长远机制。重视建设,不考虑长远维护机制。
建 议:
在新时代,东莞农村应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农村振兴两大战略再进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构建一个高效一体化市场,方便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提升效率,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实施乡村振兴,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无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乡村振兴,都是要求我们打破城乡阻隔。东莞农村大多数都可视为城中村,打破城乡阻隔,提高农村治理水平,就更有意义。我们要将东莞农村放回到东莞全域整体考虑,做到城乡一体化,实现全域环境优美、社会安全、生活方便。
一、理顺条块关系,构建高效的治理体制机制
农村治理方式随着环境变化特别是科技的进步要相应改变,应重点考虑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把整个东莞农村的治理统起来,简化治理环节,整合和优化各种基层人员力量,分清部门、村委会的权责,减少重复,避免出现九龙治水。农村的社会治理是多主体的,部门和村委会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实施好头雁工程,处理好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发挥好社会组织、社工、企业、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资金制约,构建可持续的治理体制机制
建议各级部门要考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受能力,加大支持农村的资金投入,做到费随事转。同时又要防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服务过度、制度过剩等现象,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处理好公共开支和村民股东分红的关系,做好预算工作,避免收不抵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