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市人口老龄化呈上升态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科学认识和把握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运营,解决好数量庞大的养老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居家养老专业化运营建设的社会背景:

  一、老龄化趋势加速,社会压力日益加大。截止到2017年末,我市60岁以上常住居民人口比率超过16%。据预测,到2020年我市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比率将达到17%。数目庞大的老龄人口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由于受到几十年来一贯制的人口政策限制,家庭规模、结构也在不断缩小。家庭结构“421”模式已经形成,独生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两代人居住距离不断拉大,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

  三、养老机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5个,提供床位约4000张,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公办和民办养老院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其容纳程度。
建    议:
  一、规划培育专门设施和专业机构,委托专业机构运营,扶持发展专业服务。第一,按标准配置社区养老设施。社区养老设施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规划、民政部门对社区养老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加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第二,规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通过“政府无偿提供设施、服务商低偿运营”的方式,推动驿站可持续发展。民政部门制定扶持驿站专业运营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驿站规范管理、专业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第三,建设镇(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该中心作为镇(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通过联合辖区内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机构集成区域专业化资源,形成不同层级的养老综合服务联合体,将各类专业居家养老服务输送到老人身边。

  二、培育专业机构,扶持发展专业服务。第一,积极培养专业服务机构。调动社会力量扶持培育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大力推广“一址多点”模式实施连锁经营。统一发布“东莞养老”品牌标识,逐步实现以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服务标准、提供专业服务。第二、探索老年餐饮专业服务模式。逐步构建“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社区配送”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就近供餐,满足老年人送餐配餐需求。第三,扶持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机构。目前培育发展的东坑医院、洪梅医院、福星女儿家护理院、沙田敬老院等专业机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第四,努力满足困难老年人专项服务需求。委托专业机构采集失能、失智、失独、高龄、独居等5类老年人信息为实施分类保障和精准帮扶提供依据。

  三、强化专项扶持,提升专业运营实效。民政、财政部门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目录和实施办法,加大专业运营扶持资金投入。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扶持。

  四、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认真部署养老服务质量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单位监督管理。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通则、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康复等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构建养老服务供求信息平台。按照“政府统筹监管为基础、社会化专项服务为核心、产业化转型升级为目标”的总体思路,打造“互联网+养老”信息化综合平台。

提案者: 张天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