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重要讲话中提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我们政府与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社会医疗有很大进步,但目前人民群众到医院看病仍存在流程复杂、排队耗时过多、普通疾病需二次转诊、医生指定院外购药等问题,需要继续优化医疗体系。

  一、就诊流程不科学。很多医院是先在分科服务台挂号、等医生看诊后排队交检查检验费、再排队做检查检验,等拿到检查结果再排队给医生诊断开药,再去排队交药费、到药房等拿药,若要住院、做手术还得再排队交费……不预付钱就不能检查检验、开药,不预付钱就不能拿药,不预付钱就不能办住院、做手术。医院人山人海,看一次病至少排队4次(其中站着排队交费至少2次),次次排队要等很久,整个过程太复杂、耗时太多。有的看一次病得花一整天时间、甚至要第二天再来一次才能看完。来看病的本身已经不适,还要跑这跑那折腾(尤其自己一个人来看病的),苦不堪言。这样的运作对医院而言也是浪费资源。“预付款再治病”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设想,没考虑病人感受与时间、资源的浪费。医院是担心看完病的人不付款就走吗?现实中人民群众对医院都有一种敬畏心,生怕看不了病、治不好病,看病难,求着医院、医生呢。有钱的人怎会不付钱?难道想着以后永远不会来这家医院看病就赖帐?没钱付的极个别,对这些有困难的人,应该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国家政府给予帮助。不应因为极少数的特殊情况而对大部分人民群众及医院造成那么多时间、资源的浪费。

  二、药品不齐全。常常有医生开的药说医院没有了,叫病人到外面某药店购买,事实上这个药卖得比医院的贵。其中是否存在利益问题呢?看病人很无奈。

  三、医疗网络不健全。群众有不舒服的,要么到附近药店随便买点药吃、熬过去,要么坐车或开车去医院排队看病,距离远耗时多。香港人在国内生病的基本很少在国内看病,而是坚持回港看病,因为国内看病麻烦、不方便。

  
建    议:
  一、利用互联网简化就诊流程,提高效率。
  1、推广微信或网上挂号预约;2、网上付费。将医院收款码公示在看诊室、服务台等各处方便看病人随时支付。这样既方便病人也为医院节省资源。3、将就诊系统与国家征信体系挂钩并在社会上广而告知。有困难无法支付治疗费的可提出援助申请,由医院帮助接入社会救助体系;若只是暂时困难无法即时支付或只能支付部分的可申请延期或分期支付;没提出特别申请而不付款就走人的就列入征信黑名单。通过以上人性化处理与征信体系约束,提高就诊效率和看病就医获得感,避免医院资源的浪费与治疗费的损失。
  二、健全医院药品,保证就诊用药齐全,高薪养廉并严格监管。
  1、健全医院药品,保证用药齐全;2、个别极少用的药如果医院无法时时备着,可指定某些药店作为仓式供应商但售价必须与医院一样,在医院交费、凭单到指定药店取药。3、提高医生薪资待遇、高薪养廉并通过制度严格监管。
  三、扩展完善医疗网并且严格监管。
  1、发展社会办医,重点发展小区私人诊所。每个花园小区都有一个诊所或者附近几个小区内有一个诊所,方便群众及时处理感冒等小病小痛常见病。2、尽快建立推行家庭医生体系。3、对私人诊所、家庭医生的就医资质、收费、服务、用药、质量等所有细节严格监管,保证人民群众能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提案者: 罗胜洪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东卫函复〔2019〕136号

  (B):类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提案第20190101的答复

  罗胜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医疗体系的建议》(政协提案第20190101号)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科室研究处理,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市根据《广东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优化预约诊疗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一期建设,全面整合预约诊疗服务资源,拓展预约诊疗服务途径,优化预约服务流程,实现全市统一预约服务号源共享,初步形成了有序、高效的看病就医和诊疗服务新秩序;二是推出“健康东莞”APP,方便市民预约就诊,目前APP下载达3.2万次,通过平台预约达120万人次;三是全市22家公立医院探索建设智慧医院,通过手机APP、微信等为患者提供就诊提醒、移动支付、结果查询、健康管理等便捷服务。

  二、我市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加强医药购销领域行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市出台了《东莞市推进公立医院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改革试行方案》,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一是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药品网上集中采购,药品供应保障的市场化、集约化、智能化、阳光化水平不断提升,常用低价药、妇儿专科用药、急抢救用药、市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强急(抢)救药品的供应管理,建立全市医疗机构急(抢)救药品保障机制,对急(抢)救药品实行常态储备,并对一些临床必需、用量不确定、价格低廉、企业不常生产的短缺药品合并进行动态监测,以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出台了《东莞市医疗机构急(抢)救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急(抢)救药品采购储备,确定了医疗机构急(抢)救药品储备目录,包括临床急(抢)救药品、中毒解救特效药品和不可替代、供应困难的药品共53个;设立16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急(抢)救药品和短缺药品供应需求监测点;通过政府招标确定4家公司作为我市储备点常态化采购储备急(抢)救药品。该项工作实施2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医疗机构救治急重症患者的成功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外购药物管理推进医药购销领域行风建设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行为,保障医疗质量、患者诊疗安全和临床诊疗用药需求,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推进医药购销领域行风建设。以规范医疗机构外购药物行为作为加强医药购销领域监督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按要求做好医疗机构外购药物的监管工作。坚决贯彻《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禁医务人员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开单提成,严禁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严禁收受回扣、提成。对任何违反“九不准”的行为,将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三、我局在健全医疗服务网络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市根据《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积极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优化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鼓励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形成补充和有序竞争。

  截止2019年3月底,我市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有2482所,占医疗机构总数的84.1%。已发证的社会办医院有62所,占全市医院总数的57.4%。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社会办医院较好地优化了我市医疗资源的配置,激发了医疗市场的活力,满足了人民群众高水平、多层次、多元化的就医需求。

  (二)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市于2018年印发《东莞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实施方案》《东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第一批)及收付费方案(试行)》,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首批推出普惠包(免费包)、健康管理包和个性化服务包等三大类11种服务包,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56个,共签约群众259万人。

  四、下一步计划

  您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吸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健康医疗”,创新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广泛实施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移动支付等便民利民惠民信息服务,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二)继续完善落实药品供应使用机制。根据省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行动方案,落实改进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保障、评价等“十大行动”,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供应安全、使用安全。健全落实短缺药品联动会商工作机制,构建短缺药品分层监测、分级预警、分类储备、分布应对工作体系。

  (三)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统筹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双向转诊的标准和程序。

  (四)引导社会办医良性发展。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营造依法执业、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社会办医环境,促进社会办医良性有序发展。

  以上是我局对《关于优化医疗体系的建议》的办理情况。衷心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如仍有疑问,可在收到函件后与我局医政医管科罗东同志联系,联系电话:23280315。

  领导签字:张亚林

  承办人姓名:罗东

  联系电话:23280315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19年5月13日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