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广东医科大学是广东省140所高校中9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广东省最大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0年以来,已培养各类人才18万人。因此,广东医已连续多年是省内招生热门学校之一,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当前,广东医科大学在东莞发展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学校在东莞没有明确的身份,导致在东莞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存在政策上的障碍,目前与各种办学活动有关的举办医院、科学研究、医保社保、人才落户等都存在严重的困难。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结症是广东医科大学的注册地不在东莞。为了保证广东医科大学在东莞依法高效办学,务必改变这种局面。建议市人大、市政府发文确认认广东医科大学在东莞校区办学事实并给予住莞高校同等待遇。
一、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办学事实存在。广东医科大学目前在东莞校区1.6万人,已形成本、硕、博和博士后系列的人才培养体系。东莞校区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最早的入住者,是园区早期宣传的名片,也是目前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资的名片。
二、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办学正式编制存在。省编办已正式发文给予东莞校区编制860人,东莞校区教师职工有着正式的编制身份。东莞校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95%都入户东莞,这些人生活、工作、学习和消费在东莞,因此,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广医与东莞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是真正的一家人。不可能再把这些人清离出东莞。
三、广东医科大学认真履行协议15年。2002年广东医科大学与东莞市签署办学协议,第二年九月我们就克服重重困难按协议招收第一批学生,自此,我校每年在东莞校区大约招收4000-5000名新生,湛江校区每年新生只有大约1000人。东莞校区是事实上的主校区。
四、广东医科大学注册地问题不是广东医科大学的问题,也并不影响东莞依法办学。2002年广东医科大学与东莞市签订协议,并没有要求广东医科大学必须变更住所地,而且住所地问题不是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和湛江市能解决的问题。一校多区在国内都有广泛实践,一般来说住所地并不影响实际办学,但广东医科大学在东莞办学深受住所地困扰,比如,在科研方面,我们无法直接申报东莞市科技发展项目。在项目申报前,需要东莞市科技局向市政府行文,请求市政府授予广东医科大学申报资格,而且只能申报市科技局组织的若干类项目。
目前,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不请求各个部门给予东莞市普通高校的同等待遇。每行使一项权利,都需要向相关部门行文,相关部门要讨论,甚至要上报市领导批准。本来很简单的事,也大费周折。相关部门同志也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浪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精力,严重的制约了广东医科大学的发展,也使广东医科大学无法在医疗、生物医药等方面发挥特长支持地方的发展,妨碍了 广东医科大学服务地方的能力。
建 议:
为此我们建议东莞市人大、市政府发文确认广东医科大学在东莞的办学事实并给予同等的办学地位,消除广东医科大学在东莞发展的障碍,使其更有效的服务于地方教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