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交通堵塞及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共享单车的普及为民众出行提供便利,但出现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被侵占、机动车与行人混行等乱象,威胁行人的安全,严重制约了我市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因此,亟需推动我市慢行空间整治提升工作,营造安全、舒适的中心区步行环境。

  一、我市推动慢行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过去我市道路建设主要以服务车辆为主,忽略对公交、自行车、行人等慢行交通的需求,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慢行系统建设,在《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心城区强化三年行动方案》等多个层次规划提出推动慢行系统建设,旨在通过结合市区轨道交通建设、道路改造工程、共享单车规划化管理等,全面提升我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人行天桥工程、慢行示范路工程正是落实我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我市综合竞争力的亮点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不仅有利于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健康出行,更有助于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我市国际化城市交通水平,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美丽东莞。

  二、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的迫切性

  我市中心城区的鸿福路商圈、世博广场商圈、华南MALL商圈等商业中心呈点状式分布,是我市民众乃至外市民众前来东莞游玩的“必经站”;此外,近年来我市着重全民体育活动,通过联合交警部门对中心城区相关路段采取封路形式举办“迎新年环城跑”等活动。由于我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建设缺乏,即使各大商圈的直线距离仅数公里,但民众出行只能搭乘公交车或自驾,导致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塞情况日益严重,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从管理者层面看,利用公路网资源组织体育休闲活动无疑加重道路运行压力;从使用者层面看,虽然共享单车“遍地开花”,也根本无安全之道可走。为串联中心城区核心资源要素,构建全域绿色的旅游方式,市委、市政府在《中心城区强化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慢行系统构建,“启动轨道2号线旗峰路站-体育路-建设路-坝翔路-东江大道-万江华南MALL的慢行交通示范路建设”。万江华南MALL商圈临近东莞市汽车总站,且正在全力推进东莞总站的TOD建设,若慢行系统顺利建成将实现公交—轨道—慢行的无缝连接;坝翔路所在的下坝坊、工农八号现打造成文化休闲创意街区,同时万江战略引进万科集团通力合作,打造龙湾产城人融合水韵新城,将是未来东莞商业文化时尚“副都心”,现处于设计方案阶段,提前谋划建设慢行系统可操作性大。华南MALL商圈与龙湾滨江片区直线距离仅一江之远,但两地需要绕行万江桥或者曲海桥两条过江通道方可到达。目前,万江大桥和曲海大桥的交通量已趋饱和,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因此,加快慢行示范路工程项目实施,建设一条横跨东莞水道的慢行专用桥,依托“三江六岸”城市品质提升背景打造沿江高标准休闲骑行、徒步景观实是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慢行专用桥的建成不仅能牵引沿线路段慢行系统的建设,促进中心城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更是为全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供示范。


建    议:

  一、加快制定系统性、指导性的东莞市慢行交通发展规划。发展慢行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交通、城建、园林绿化、财政等多个部门。应结合城市布局的特点,考虑多种交通模式和需求的特性,指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二、建议把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作为市慢行交通的核心区域进行谋划、统筹。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的建设在《东莞市“三江六岸”概念规划》中已有研究,是城区片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迫切需要推动从规划到实施的转变,需加大市规划、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对该慢行系统建设开展深入研究论证,早日落实建设。

  三、建议将龙湾滨江片区跨东莞水道接华南MALL慢行桥建设作为我市的慢行示范路工程,并作为中心城区范围打造全域旅游兼治理交通拥堵并重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纳入市属工程。建议由市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纳入市属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其中从坝翔路跨东莞水道接华南MALL方案相对成熟,且已纳入《中心城区强化三年行动方案》,可作为优选方案。



提案者: 万江街道办政协小组

交通局:

  市规划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万江街道办政协小组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自行车是慢行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局制定了《东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指导意见》(送审稿),并上报市政府。目前,《东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指导意见》(送审稿)正处于部门征求意见及修改完善阶段。建议待《东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后,相关职能部门及镇街根据自身职能及管辖范围,制定对共享单车的具体管理方案和实施细则,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共同做好我市共享单车的各项管理工作。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2018年4月16日

  (联系人:郭旻,联系电话:0769-22002223)


市规划局:

(B):类

东规议函〔2018〕139号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180288号提案的答复


万江街道办政协小组:

贵小组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228号提案)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市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建设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局职能,现回复如下::

一、我局赞同万江街道办政协小组提出的建议,原则支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构建中心城区的整体慢行系统,纾解水系对于城区空间的割裂问题;有利于优化中心城区滨水地区的环境品质和设施条件,引导人气、商气向滨水汇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提升滨水首位度,提升城市形象气质,为我市中心城区切实完型打造山水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原则予以支持,并按照职能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二、综合该《建议》,我局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我局当前开展的《东莞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专项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和《“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其中“三江六岸”地区即为“中心城区东江两岸地区”的重要区段。为更好地促进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完成水文章战略需求,我局已在2017年全面开展了“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工作,统筹“三江六岸”整体空间格局及各项系统规划,目前已形成中期成果。

其中涉及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的思路和内容主要包括:

(一)针对现状滨水慢行系统进行全线梳理,寻找黑点和断点。在三江六岸地区的现状滨水慢行系统进行深入实地体验调查,采用步行、骑行相结合的方式,对东江南支流、中堂水道、东莞水道、汾溪河各自两岸的驳岸及慢行通达性进行调研盘点,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对滨水岸线进行评价,重点考虑慢行连贯、安全、舒适、美观等几方面,将现状全线慢行系统细分为优质段、良好段、提升段、未开发段四个类型,为后续滨水环境和设施搭接奠定现状基础支撑。

(二)在规划层面,对应圈环建设由两类工作构成。

首先,沿水纵向,分类整理岸线,连接断点,提升黑点,统筹推进沿线慢行的路径贯通。规划提出首要解决断点问题,以被侵占段为主,现状有三处需要进行联通,在此重点完成的工作即为疏通滨水慢行路径,例如丽景豪庭、水印长堤等房地产侵占段、万龙、莫屋、芦村的旧村旧厂侵占段。其次,以相对自然和设施品质不足的区段为主,进行景观提升。另外,其他现状条件较好区段以植入服务型设施为主。

其次,跨水横向,搭接两岸基础设施,便捷两岸交通联通。在规划解决方案中,除布局安排若干过江车行桥梁、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外,最重要的就包括联通两岸的慢行桥梁构建计划,包括大王洲联通便桥、高埗大桥旧址改造步行桥、滨江体育公园-华南Mall步行桥等。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东莞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专项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和《“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尽快推动中心城区东江两岸的慢行系统建设项目上报市政府决策实施。

三、关于万江街道办政协小组提出的建议,我局基本认可,将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和镇街做好相关工作。

(一)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由市政府明确牵头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镇街沟通协调,探讨工程推进的有效机制,包括建立多部门沟通协同的平台,完善中心城区慢行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二)关于将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作为市慢行交通的核心区域进行谋划统筹的建议,在我局当前进行的《 “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工作中,明确提出向水发展的功能布局原则,向水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打造有本市特色的滨水慢行空间。

(三)关于将龙湾滨江片区跨东莞水道连接华南Mall慢行桥建设作为我市的慢行示范路工程的建议,在我局当前进行的《 “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工作中,已经建议将该慢行桥梁纳入市属工程中期项目库,由市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具体线位我局将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后进一步研究细化。



领导签字:

承办人姓名:叶升华

联系电话:22388019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

                              2018年7月11日


市城管局:

  东综管函〔2018〕799号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228号

  提案会办意见

  市规划局: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228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江两岸慢行系统圈环建设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局职能,现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关于提案建议第一点提到“加快制定系统性、指导性的东莞市慢行交通发展规划”

  我局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全市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前期,我局编制了《东莞市市区绿道升级行动规划指引》,在现有绿道网络的基础上,对绿道五大系统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增设自行车停放点、隔离设施、照明系统等,完善坡道、无障碍设施,丰富绿道标识;针对绿道连续性不足和衔接不畅问题,对原有绿道进行局部延伸,增设连接性的绿道,将公共目的地串联起来,有效保证绿道与公共目的地无缝对接,并与慢行道路接驳,完善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下阶段,我局将继续推动做好绿道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确保我市绿道设施正常运行使用。

  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

  2018年4月11日

  (联系人:市政科 何庆中,联系电话22012517、13925530262)





办理单位: 市规划局,市城管局,交通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