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行业协会是由同行业企业组成的民间社会团体,主要为企业服务,是具有产业性质的经济类社团法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提出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等。显然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政府将从许多微观的经济事务管理中抽身出来,不再象过去一样对资源实施计划性调配和直接管理企业,这将在政府、企业、市场、消费者之间形成一个空白的管理地带,就需要行业协会等中间性组织来进行补充。
当前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并不适应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首先表现在政府干预过多,下放的权力有限,许多行业协会的注册、登记以及进行行业管理都掌握在政府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手里,行业协会开展工作没有“抓手”,实际上相当于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 削弱了行业协会的自主性和民间性;
其次,行业协会的职责定位不明确,缺乏规范市场管理的有效机制。行业协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完全政府性,有些直接由政府的一个部门转变而成。二是半政府半民间性;三是纯民间性。绝大部分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这容易造成设置不科学、职能交叉、重复设置、定位不明确,最终导致的是行业协会缺乏手段和能力参与行业管理,无法整合行业资源。企业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找市长”,而不是“找行业协会”。如果不改变行业协会当前的现状,将很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前进。
三是行业协会自身建设不够,人才匮乏,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行业协会的人员结构基本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政府机构改革分流人员或者离退休人员,二是本行业的借调人员,三是社会招聘人员。但领导的核心人员以政府分流或者离退休人员为主。这导致了人才结构很不合理,很难为行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服务,必然形成不了凝聚力与向心力。
建 议:
为推进我市改革发展,尽快改革完善行业协会管理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为此建议如下:
第一,理顺行业协会管理模式,放权于行业协会,大力推进行业协会的发展。现行的行业协会实行“双重管理”模式,既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管理,同时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这一管理模式极大削弱了行业协会发展与管理的自主性和公平性,严重阻碍了行业协会的科学发展。为此,必须尽快理顺行业协会的管理模式,只有依法对行业协会重新定位,政府把更多的经济微观事务管理权限下放给行业协会,重新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真正解决好政府在行业管理方面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要尽快研究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符合国情省情市情的行业协会发展规划和计划,让行业协会在政府简政放权,逐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管理中的引导者、协调者、组织者、发起者、参与者的角色,比如行业协会向政府反馈行业意见建议;开展行业调查研究,收集、统计、分析、发布行业信息,进行市场预测,协调经济纠纷等;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管理等行为。
第三,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协会的民间化自治化程度。首先,当前没有形成凝聚力、向心力,除因政府干预过多,主要是行业协会自身建设不足,人才匮乏,缺乏诚信,没有形成行业管理标准,也解决不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政府要更多地加强和推进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提高行业协会的民间化自治化程度,淡化政府管理色彩,更多地采取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推动行业发展,真正使行业协会成为行业发展的设计者、行业改革的参与者、行业困难的解决者和行业权益的维护者。其次,行业协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行业优势,大力培育行业市场,打造行业协会自身品牌。行业协会要利用政府和社会赋予的权力,向社会和全行业,挖掘行业本身市场,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成立培训中心、咨询服务中心、资质评定中心、行业标准制定和推广中心等,同时组织调研、考察、评优、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行业交流活动,打造出行业自身的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