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35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覃何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罗沙路与罗沙菜市场正门方向的斑马线安装红绿灯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根据我支队的相关职能,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莞城罗沙路地处人流、车流密集区域,行人过街需求巨大,高峰期间的车流量基本饱和,造成该路段的交通压力较大。鉴于该路段的重要性以及交通现状,交警部门在勤务安排上予以重点关注,高峰时段安排警力现场维持秩序,高峰重点时段(如周五晚高峰)加派现场警力。
  关于在该路段设置信号灯的问题,此前交警部门已有过设想,但至今仍未设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路段长度过短、流量过大,路段及片区交通稳定性低。现有前后两个信号灯间距约400米,其中距学院路口约150米,距东纵路口约250米。高峰时段,往学院路口方向车辆排队长度已接近路口,往罗沙东纵路口方向也接近现有人行横道,一旦高峰时段出现瞬时大流量,车流将溢出,影响到前后路口的通行秩序。同时,该路段所在区域周边交通情况复杂,交通吸引点多,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但道路通行能力不高,路口间的关联性较强,个别点的交通状况容易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交通秩序。
  综上所述,该路段的根本矛盾是行人过街需求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冲突,设置信号灯虽可解决行人过街问题,但又衍生出影响更大的  S358渡轮路起于虎门镇镇标路口,止于虎门渡轮码头,途经虎门镇、沙田镇辖区。由于连接日夜通航的虎门渡轮码头,虎门渡轮码头与广州番禺隔狮子洋,而车辆过狮子洋收费低于虎门大桥,导致大量车辆选择通过轮渡接驳往返于狮子洋两岸的东莞、深圳和广州南沙、番禺、珠海、中山等城市,所以渡轮路上行驶的多是过境车辆,尤以大型货运车辆居多。据统计,目前渡轮路日均车流量超过10000辆次。该公路早年由番禺南沙轮渡路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负责配套设施的设置和维护、管养,但因当时的设计、建设对未来交通流量估计不足,路面仅设2条车道,早已不适应愈来愈大的交通流量,交通拥堵现象经常发生。此外,由于该路段一直未完善路灯、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护栏等设施,安全隐患突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路面狭窄,难以承受巨大的交通压力

  由于渡轮路是市管省道,也是当前除虎门大桥外,连接狮子洋两岸的重要通道,加上其与虎门镇镇口大道、沙田镇环保大道、沙田大道、福隆路等多条主干、次干道路相交,沿途有大量车辆汇入,交通压力巨大。

  二、路况较差,交通拥堵经常发生

  渡轮路起止点分别为虎门镇标路口和虎门轮渡码头,因该两处车辆高度集中,一旦分流不畅,势必造成大量车辆滞阻在渡轮路上。尤其是当过渡车辆较多,码头候渡区停车位不足,或遇到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渡口停航时,影响直接波及到渡轮路,造成严重交通拥堵。此外,长期以来受到大量大重型货运车辆的长期辗压,路面破损程度加快,加之养护不足,使得渡轮路成为目前全市路况最差的省级道路之一。

  三、设施缺失,交通安全隐患突出

  目前,在沙田交警大队协调下,稔洲等村委会自行投资,分别在丽海、稔洲和龙船洲等路口安装了路灯。但除此之外,渡轮路大部分路段仍无路灯,且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也未完善,加上无设置隔离带和护栏,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合通行,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特别是道路沿途经过多个小区和大型企业,有的企业生产区、宿舍区就分布于公路两侧,员工上下班经常需要横穿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伤亡人数在事故中一直占较大比重,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交通问题,高峰时段安排现场警力维持秩序实属治标不治本。因此,相比在该路段设置信号灯,我们建议通过设置过街天桥的方式来满足行人过街需求,此举既可提高路段通行能力,也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行人的过街安全。

 

建议:

 为了适应新时期道路交通发展形势,改善渡轮路交通经常拥堵和交通事故高发的现状,充分发挥省道交通大动脉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拓宽道路

  由市交通、公路等相关部门牵头,与镇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加快对道路进行扩建改造,通过拓宽道路,增加车道,并加强道路日常养护,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道路常态拥堵困境。

  二、完善设施

  由市相关部门完善渡轮路全路段的路灯,改善路面夜间照明条件,规范设置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各主要路口的交通信号,规范行车以及行人交通秩序;建设道路中央隔离带和路边护栏,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实行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通行管理措施,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三、规范停车

  针对渡轮路沿线多个企业、小区的出入口经常被候渡停放车辆堵塞的情况,由市相关部门牵头,由镇相关部门配合,在相关企业、小区出入口的对出路段施划地面黄格标线,并设置相关交通标志,禁止候渡车辆在黄格区域内停放,有序规范车辆停放,以留出空间供企业、小区车辆和行人出入。

 

提案者: 黎家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