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部署。
东莞市是全国医改试点城市,在全民医保和社区医疗建设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每个镇区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各镇区基本公卫项目,包括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以及每个公民从出生到老年所有的健康管理过程等15个项目。公共卫生工作量非常巨大,以清溪镇为例:服务人口为30.91万人,共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40万份,有效管理的25万份。65岁以上常住居民3700人,每年要为其提供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工作。管理高血压患者13200人,糖尿病患者3640人;3-6岁儿童免费体检9300人;计划免疫针次一年达12万人次。如此大的工作量仅由13名公卫医师和54名全科医师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达一半以上。由于各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当地区政府管,当地政府,由于各镇区政府财力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不平衡,如寮步、大朗、长安、东坑等镇社区医疗开展较好,其他大部份均处于维持和应付状态。其主要原因如下:
1.东莞市相关各级政府对社会卫生医疗建设不够重视,总想卫生医疗推向社会,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医疗建设相对滞后,全东莞医疗卫生人员待遇远低于周边地区和内地大部分稍发达地区,特别是社区医疗医务人员待遇更低,导致大量东莞医务人才流失,2017年光清溪镇公立医疗机构离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达60人之多;且高级医疗骨干难于引进。
2.东莞市培养全科医师等专业人才体系不完善,目前仅靠几天简单培训和考核,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师等专业人才…
目前东莞市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公卫医师、全科医师都严重不足,和我市经济大市的地位非常不配,也与我市卫生强市不符,更无法有效地完成“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政府务必重视,讲究实效,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待遇,营造良好的医疗卫生工作环境,科学管理,建立科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设体系,才能实现“健康东莞”,保障东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