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行政中心广场位于市行政文化中心区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自2004118日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以来,以其壮阔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而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广场不仅设置了大量供市民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的城市景观,而且配套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运动服务设施,是一个真正服务于民的市民广场。但是,随着广场周边写字楼和商业设施的建成使用,上班的白领和商圈的消费者都将车停放在广场上,导致停车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广场上大片的区域都成了停车场。更为突出的是南广场,由于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剧院、图书馆等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前往该区域的车辆一直较多,场馆配套的停车场严重供不应求,而广场上的停车位基本都被周边上班族或居民抢先占领,于是不少市民只好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上,且不说吃罚单,因抢车位、乱停放等现象引起的纠纷或交通阻塞也时有发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市行政中心南广场现有停车场近十个,除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剧院、图书馆、文广新局等单位的配套停车场少量停车位以外,就是西侧科技馆与大剧院之间的公共停车场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东侧的停车场,总共停车位约有千余个。而停车需求量有多大呢?青少年活动中心每期学员达12000多人次,大部分学员上课都要依靠家长开车接送,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其周边路段全部停满了车,三车道变成了单车道,下课期间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科技馆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停车难也令游客头疼,不少游客因没有停车位把车停在路边被交警罚款,大大影响了市民主动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科学素养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少学校想组织学生团体来馆参观也因停车问题望而生畏,虽然科技馆会为提前预约的团体预留车位,但是由于自身配套车位少,还是无法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还有图书馆,也曾出现读者因无处停车而在阳光网投诉政府不作为的案例。
  

    议:

  20158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我市民盟市委会也曾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停车方式停放60辆车需要占用面积1980平方米,而立体停车设备只需要占用停车场1/21/25之间不等的面积,并且一个泊位只占有1平方米左右的面积,60辆车只需要占有70平方米的空间结构。因此,为了解决行政中心南广场停车的刚性需求,在地面位置有限的现有条件下,建议在南广场科技馆与玉兰大剧院之间的区域建设立体停车库,增加车位供给量,并引进先进的停车系统,提高车辆停放和取用的效率,还市民一个更加便捷、更加美观的观光休闲广场。

提案者: 王雪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