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角,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这是新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据了解,我市从2007年开始全面启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按照“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要求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每个镇街(园区)设置1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地域性质、医疗卫生需求等因素设置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每个站点服务0.8—2万人,站点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33个,服务站点370个,有医生护士等服务人员6158人,2016年的门诊服务量达1706.4万人次。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全覆盖,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而我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目前我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行的建设标准仍是2008年的初期建设标准,原有的科室设置、业务用房、功能分区、设施设备等设置已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需要。
二、人才流失,招聘困难。目前我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薪酬约14.47万元,非在编的医护人员年薪酬约8.22万元,同岗不同酬,而且与广州、深圳等地相比,工资待遇也偏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三、宣传普及力度有待加强。目前,由于我市很多常住居民对社区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不了解,甚至不信任;一些居住在大医院附近的居民往往也不愿意舍近求远到社区门诊看病;再加上非户籍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大的原因,使得一些社区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难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