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机制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一、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一)成立调研组。由城管、环保等部门牵头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调研组,对垃圾分类、处置做得好的城市和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在吸取他们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方案》或《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书》,有效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将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及运行、公益广告费等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并将经费保障情况作为镇政府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
二、理顺垃圾分类工作的环节及相互关系,做到分工细致、管理有序
垃圾分类涉及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驳运、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环节,这些环节的主体、作业内容及要求各不相同,应区别对待、理顺相互关系。分类储存和分类投放的主体是公众,分类驳运的主体是区域管理者,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的主体是企业,立法制度设计应保证这些主体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关系。
三、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垃圾分类法律体系
在理顺垃圾分类工作各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法律体系,增加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全面性、统一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要依“法”办事必须先要有“法”可依,应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在垃圾分类的标准上,要做到系统详尽、区域内统一;在惩罚条款上,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量化标准,让监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在垃圾分类的操作规定上,要具体可行,细致到各类垃圾的包装前处理、包装材料、各类垃圾的投送时间、投送地点规定和垃圾桶标识等各个环节和细节。
四、建立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激励市民参与
为了促进居民分类,激励清洁工参与垃圾分类,基层社区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以社区等为单位设置旧物交换信息中心,为一些旧货提供交换或交易的平台,变废为宝;对垃圾回收进行奖励,如将可回收垃圾送到垃圾分类站就可领取垃圾分类袋、日用品等,或者玻璃可以换啤酒、塑料可以换塑料制品、废旧电池可以换新电池等,或直接给予清洁工一定的补贴,居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换取积分的形式,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可以抵扣部分物业管理费。试点后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地方性政策规章、实施细则,对国家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可操作性上进行补充,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可参照上海的“绿色账户”,以激励居民日常干湿分类的行为为主,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将来居民交投可回收物或有害垃圾等,都可以获得绿色积分。同时“绿色账户”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与其他环保、绿色行为的激励机制相对接,最终成为记录、激励上海每户居民绿色环保行为的一个“环保档案”。
五、合理配置收集运输设施
一方面要做到分类收集设施完备,在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设置足够的分类回收垃圾箱,垃圾箱注明分类原则,让市民容易理解和配合执行。大件旧货如一些电器、家具以及电池等有毒垃圾也要设立专门的收集点。另一方面要做到布局合理,日常垃圾方便扔到垃圾箱,其他一些专门的收集点也要方便到达,否则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很难让人去专门去寻找,这方面可以和一些专业商店合作进行。如在德国,就是由各个超级市场设立废品回收点回收顾客在购物之后拆下的商品包装和从家中带来的废品;药店负责回收过期药品;商店里的电池销售处回收旧电池,尤其是含汞的、废弃在自然界很有毒性的钮扣电池。
六、加大垃圾分类的教育投入,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大垃圾分类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加对公众环保教育的投入。既要增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又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学校教育方面,可以在学生课程设置中增加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引导青少年尽早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社区教育方面,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垃圾分类设施制作相应的垃圾分类手册,分发到每一位公民手中;此外,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大受众媒体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在宣传的同时,要让公众意识到,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它与每一个公众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
七、加快垃圾分类产业化发展
要积极转变垃圾分类处理的经济运行模式,由政府买单转变为“政府投资、受益者出资、污染者付费、处理者赢利”的良性经济运行模式。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把政府统管的公益性事业行为转变成政府引导与监督、非政府组织参与和企业运营的企业行为,把被分割成源头、中间和末端的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处理效率最佳化。
附.分类法建议:
一、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过期药品等。
二、有机垃圾(湿垃圾),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皮、剩菜剩饭等。
三、无机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等。其中废纸包括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大小纸盒等;废塑料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装、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废金属包括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废旧铁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