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工作都高度重视,市内扶贫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市的头等民生工作之一,并且连续多年被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项目。通过购买养老、医疗保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实施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形式,不断加大对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的财政投入,解决农村人民群众的脱贫问题,使东莞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而目前我市对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家庭制定的救助标准仅能维持基本生存,不足以预防贫困,也没有造血功能。在促进低保户和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和效果还不够明显,实质性的帮助也仍然有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上低保户和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环境、自身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和不适应,很难实现稳定就业的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扶贫攻坚新方法、新手段,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键,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效果最为彰显的就是提供劳动力再就业的机会,缩小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议:

  为充分调动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员就业的积极性,促进逐步全面实现稳定就业。因此建议:
  1、建立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家庭人员就业劳动车间,充分考虑离家近、工作时间灵活等方面因素,分区分片合理设置车间地点,对该类就业困难人员集中安置就业。
  2、设立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家庭人员就业工时补助,提高他们在岗位上的收入,有效保障家庭基本生活,缓解就业压力,给家庭带来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配备工伤、医疗等保险,调动该类人员就业和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对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家庭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依托社会培训机构、职校和高等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培训门类,定向培训适合该类人员特点的就业技能,并按规定给予补贴,提高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家庭人员就业、从业的竞争力。
  4、落实劳动车间企业就业帮扶政策。对设立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家庭车间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提高退税优惠政策标准,并出台更多有利于车间企业发展的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鼓励全社会关心、关注低保家庭和贫困残疾家庭就业,共享发展成果。

提案者: 梁新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