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把质量第一质量强国写进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增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质量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实践,东莞要继续走在前列,就需要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质量强市战略,以质量创新促进我市供给质量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内生增长,推进东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莞质量建设成绩突出,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名列地级市第一名,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4%以上,全市拥有名牌名标达558个,省名牌产品184个。持续开展市政府质量奖评审,累计25家次企业获奖,4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2016年全市共出动打假执法人员441403人次,立案3620宗,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共12817.27万元。从数据看我市的质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无论是中高端产品质量提升、标准体系建设还是世界知名品牌的打造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质量观念有待改进。一些镇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短视严重,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动力不足,牺牲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一些企业工匠精神缺位,没有认识到质量提升是提高效率、增加需求、扩大利润的必由之路,没有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建百年老店的战略规划;消费者的质量教育不够,没有形成重质量、愿意为高质量产品买单的社会氛围,造成市场上的劣品驱逐良品现象;社会监督氛围不浓,媒体、消费者的监督力量被没有释放出来。二是质量特色有待提高。东莞制造的质量特色凝练和宣传不够,品质形象不鲜明,消费者不能形成东莞制造等于高品质的直观印象。三是高质量产品转化为品牌和标准的意识不够,习惯于以代工生产和销售数量的积累来创造财富,其代价是资源的大量消耗,由于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和标准特色,造成东莞的产品在行业内得到高度认可,但是在消费市场缺乏知名度,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端高品质的需求,也无法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率。
  

    议:

  质量强市重点在一个字,东莞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质量创新来促进供给质量的提高,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保持强势领先地位。具体建议如下:
  一、树立质量第一的全民共识
  构建从政府到企业、消费者、媒体的质量第一全民共识,使质量建设成为全民认可和追求的价值观和目标。充分贯彻习近平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思想,运用质量的维度创新治理工作、检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坚持一把手抓质量,建立健全一把手质量发展责任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从技术、管理、过程工艺上综合提升产品质量,进而增加企业效益。加强消费者的质量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质量意识,改变消费观念。开展质量开放日活动,鼓励消费者、媒体在开放日到各地质量部门、质量先进企业参观,开放日可以开展质监成果展示、质监设备体验、真假产品展示与鉴别、优质产品制造过程参观等系列活动,以增强社会对质量工作的认同,提升东莞质量形象。强化12315电话的接听和处理能力,鼓励消费者依法参与质量监督与索赔,营造质量第一的社会风尚。
  二、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要提升东莞质量的整体形象,必须解决质量发展的二元化现象。市政府要下定决心,狠下心来督促地方政府加强质量建设,要切实加强从上到下的考核,坚决杜绝短视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知识产权,净化市场,建设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要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质量要素对经济发展、企业升级、社会转型的作用和实现路径的研究工作,找出我市各行业质量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并以此作为宏观管理的客观依据。开展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民生、安全、环保等领域的质量全面提升。
  三、凝练东莞质量特色,打造东莞制造等于优质制造的直观印象
  大力打造各行业区域品牌,强化国家纺织业基地市、中国女装名镇(虎门)、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寮步、石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长安)、珠三角地区(东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龙、石碣、寮步、清溪、虎门、长安、黄江、塘厦、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部工业园)、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长安)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知名度。在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质量比对的基础上找准东莞产业质量的共性化特征,打造高品质、高辨识度的产品产业。这些优质的、高辨识度的产品产业将汇聚成世界优质制造象征的东莞制造区域品牌,成为体现城市记忆、承载文脉特色、影响城市精神、诠释城市形象的最优载体。
  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推动优质认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宁缺毋滥,将真正质量好的企业选拔出来。政府层面要在各大主要媒体上加大对工匠及优质产品的宣传力度、频度,提升消费者对东莞优质认证及东莞制造总体质量的认同。
  四、推动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标准优势
  踢好东莞质量建设临门一脚,推动我市的质量建设进入品牌建设和标准建设的更高阶段,即向上推动东莞的质量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向下推动东莞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以创造更高附加值。
  质监部门要在风险评估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引领科学、操作性强的标准的制定。推动产品分级制度试点和产品的清晰标注试点,要求试点行业的产品必须清楚的标注等级、构成、质量、产地、风险等内容,使消费者能清楚地知道产品的相关信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需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建设,带领行业通过标准建设形成竞争合力,有效占领产业制高点和话语权。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化合作和互联互通,占领新市场。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物流贸易、投资基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的标准建设,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
  引导企业通过加强自主品牌供给提升附加值,强化核心竞争力。组织企业到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消费品品牌企业取经、交流,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对获得各级名牌名标的纳税大户给予正面宣传。扩大政府对东莞自主品牌的采购,增强企业创建品牌的信心。实施品牌人才计划,建立国际品牌管理人才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特别是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推动港澳品牌管理人才与我市的交流与合作。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