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莞市设置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共60,儿科实有床位2915张,每千名儿童床位数2.16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908人,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0.67人。与国家要求的目标2020年,建立健全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仍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国家二孩政策,使得儿童人口数量短期内迅速增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供不应求,给我市儿童医疗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一、儿科诊疗活动具有高压力、高强度、纠纷多
  东莞市一项儿科医生问卷提示:有被投诉或医闹的经历的医生占90%;希望提高待遇的医生占52%;希望能充分休息的医生占98%61%的儿科医生认为他们并没有获得他们应有的尊重;75%的儿科医生考虑过换专业。工作时间过长,缺少休息,劳动与薪酬不成比例都是造成儿科专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儿童疾病具有季节性高峰期特点,冬春季呼吸系统疾病、流感和夏秋季消化系统疾病高发,使原本因儿科医生人手不足的问题更为凸显。据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2017下半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析:儿童发病高峰期满意度低,儿科医生工作量大,医患沟通不够,导致医疗纠纷较多。
  二、儿童药品短缺较为普遍
  儿童用药适宜品种少、适宜剂型和规格缺乏。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17万多条注册药品中,明确标注儿童小儿用药信息的有2650条,占整个注册药品的比例只有1.55%,而且95%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用药安全包装。
  儿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临床使用缺乏有关法律法规依据,限制了儿童用药剂型、规格及口感的多样化。企业研发和生产儿童药品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针对儿童专用制剂的注册、生产、定价、招标、医保等激励政策落实执行尚不到位,限制了制药企业对儿童制剂研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部分常用低价药品涨价幅度大。如比如维生素K1从原来的供货价1.91/支涨到5.2/支,碳酸氢钠注射液0.47/支涨到4.5/支,间羟胺注射液15.8/支涨到45.5/支。
  

    议:

  一、加强儿科医生专业人才引进及培养。建立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困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配合卫生计生部门指导公立医院完善内部分配机制。调动儿科医务人员积极性。落实财政投入相关政策,并向儿童医院和儿童康复工作适当倾斜。要按有关规定将调整后的儿科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二、加强儿童医疗服务,以提高儿科医务人员数量和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职责,落实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分级诊疗制度、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为关键;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智慧医院等诊疗模式。持续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提高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确立两个结合,一拉一推的发展思路,拉动儿科发展和服务监管和工作保障相结合,推动儿科发展。立足于全市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发展。
  三、做好我市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加大专项资金支持,扩大保障范围,重点保障妇儿专科用药。增加急(抢)救药品储备点,将目录内品种分包采购储备,提高储备供应效率。加强短缺预警,及时将药品短缺情况向上级相关部门反馈。利用我市短缺药品监测信息的收集,及时做好相关短缺药品的储备工作。加快儿科药品申报审批进度。
  四、加强儿童合理用药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合理用药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医学科学及用药安全知识,提高社会安全用药意识,最大限度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维护儿童健康权益。加强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家长了解儿科医生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诊疗护理要求等,从而增加家长对整个诊疗过程的理解,支持和信心。
  五、开展贫困家庭儿童医疗救助。减少贫困儿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落实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政策。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童、重度残疾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于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额资助。
  六、制定儿童就诊高峰期应对预案。应对儿童就诊高峰期医疗需求,利用网络、微信平台,做好APP就诊平台。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儿童危急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探索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和延伸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的服务区域,丰富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健全完善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远程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网络教学、远程示教等,为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儿科骨干人才,促进区域间医疗服务能力均衡发展。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