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猝死事件频见报端,猝死已不再是看似遥远的地狱恶魔,而是躲在人间随时伺机猎食的怪兽。引发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占近80%,全世界每年约有425万人发生SCD,我国SCD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每年死亡人总数约54.4万人,且80%发生在医院以外。虽然猝死如此凶猛,却并不是完全无法挽救。循征医学表明,心源性心脏骤停,通常表现为室颤,AED电击除颤是最有效的急救方式,AED叫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能识别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脏骤停,并自动发放电流对心脏进行除颤,被誉为心源性猝死(SCD)的救命神器AED会自动对患者进行辨别并明确是否需要放电、除颤,简单易学,零门槛,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就行,又称傻瓜除颤器。正因为AED的智能化和精确性决定了它可以全民普及和使用,并能广泛地设置在城市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它很好地弥补救护车无法及时抵达的缺失,猝死发生后的黄金4分钟内尽早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术(CPR),救治成功率可达60%-75%,每延迟除颤1分钟救活率下降7%-10%。但在宝贵的4分钟里要等来专业急救人士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所以第一现场自救互救非常重要,第一现场或其附近是否备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将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20175月上海浦东机场一名外籍游客突发心脏骤停,6月上海某地铁站一名年轻小伙同样因心脏骤停而倒地,他们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被抢救,施救者除了做心肺复苏术(CPR),还现场立即使用了AED除颤,两人都抢救成功。但在两年前,北京首都机场一位外科医生因突发心脏骤停,因现场无法启用AED救治而最终死亡。2014年广州马拉松在国内第一个启用AEDSCD发生率很高的马拉松赛事保驾护航,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已成为国内马拉松赛的标准配置,三年来AED在马拉松赛道上救活了超过15例心跳骤停的选手,其中就包括去年1126日在我市举行的第16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7东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的一名跑者。
  当今公共场所是否广泛设置AED已成为先进城市的重要标志。AED在欧美日等国家已经非常普遍,在所有的公共场合,如机场、码头、车站、商场、学校全部都有配备,甚至连大巴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都有设置。据有关资料统计,各国每10万人配有AED的数量:日本235台、美国317台、澳大利亚44.5台、英国25.6台、德国17.6台、香港地区10台。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在公共场所设置AED的国家,有着近30年的经验,在普及率最高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急救成功率高达79%。在法国,有研究表明,拥有AED密度大并且参加培训人员多的区域,院外心跳骤停的生存率约高(22.5%),相反,生存率只有4.7%。日本2004年至20139年间AED约增加了40倍,急救成功率从7% 大幅增加到了38%,这都与公共场所不断普及的AED密不可分。AED进入中国已有11年,然而知道它的人却很少,在公共场所的设置和使用率都不高,每10万人配置率基本为0;加上急救知识技术普及率也不高,致使我国院外SCD抢救成功率不超过1%。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大连等少数大中城市有数量不多的AED配备,我市在红十字会自己的努力下已于去年在地铁2号线设置了6AED,算是有了零的突破。
  我市2016年末的常住人口为826.14万人,按此推算,我市每年有3000-4000人发生SCD,公共卫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在公共场所设置AED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其中在公共场所设置急救设备等公共卫生安全政策应是健康中国、安全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贵为4连任全国文明城市,新进全国一线城市,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市委市政府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理应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责无旁贷。
  我国在法律层面为维护正义和公平、鼓励民众见义勇为,于2017101日出台了《民法总则实施》,其中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部好人法"的诞生为民众第一现场紧急施救扫清了法律障碍。
  

    议:

  一、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实施东莞市公共集场所配置AED计划,市卫计局具体操作管理。
  二、由卫计局组织制定适合我市情况的《东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指导方案》。
  三、按照谁举办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各工厂企业、学校、养老院、运动娱乐场馆及火车站、汽车站、商业中心、酒店等公共场所等根据《东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指导方案》配置AED,相关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术CPR)由市卫计局负责组织各级医院按区划分,为负责区域AED安置场所的日常工作人员、校园安保人员、火车站安保人员、交警、巡逻警察等人群进行定期培训、考核等工作,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上手、敢上手
  四、设立"东莞市推广普及AED项目基金",接受社会定向捐赠资金,以补充上面第三项无法覆盖的场所及资金投入有困难的单位部门。该基金可以委托市红十字会或市医学会等管理,基金用于购买AED、维护AED及相关培训开支,专款专用。这部分培训由市红十字会或市医学会等负责。原则上不接受AED裸机捐赠,因维修管理费用无法落实会影响机器将来的正常使用。
  五、全民教育、大力宣传AED项目,加强全市人民对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广大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水平。制定详尽的宣传计划,通过广告传播、公益活动、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保证更多人了解到AED相关信息。开发AED项目配套的专用APP,通过APP整合市民可能用到的全部功能,包括电子地图、AED分布和定位、医院定位,方便市民寻找AED,尽快急救除颤。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