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猝死事件频见报端,猝死已不再是看似遥远的地狱恶魔,而是躲在人间随时伺机猎食的怪兽。引发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占近80%,全世界每年约有425万人发生SCD,我国SCD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每年死亡人总数约54.4万人,且80%发生在医院以外。虽然猝死如此凶猛,却并不是完全无法挽救。循征医学表明,心源性心脏骤停,通常表现为室颤,AED电击除颤是最有效的急救方式,AED叫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能识别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脏骤停,并自动发放电流对心脏进行除颤,被誉为心源性猝死(SCD)的“救命神器”。AED会自动对患者进行辨别并明确是否需要放电、除颤,简单易学,零门槛,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就行,又称傻瓜除颤器。正因为AED的智能化和精确性决定了它可以全民普及和使用,并能广泛地设置在城市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它很好地弥补救护车无法及时抵达的缺失,猝死发生后的“黄金4分钟”内尽早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术(CPR),救治成功率可达60%-75%,每延迟除颤1分钟救活率下降7%-10%。但在宝贵的4分钟里要等来专业急救人士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所以第一现场自救互救非常重要,第一现场或其附近是否备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将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2017年5月上海浦东机场一名外籍游客突发心脏骤停,6月上海某地铁站一名年轻小伙同样因心脏骤停而倒地,他们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被抢救,施救者除了做心肺复苏术(CPR),还现场立即使用了AED除颤,两人都抢救成功。但在两年前,北京首都机场一位外科医生因突发心脏骤停,因现场无法启用AED救治而最终死亡。2014年广州马拉松在国内第一个启用AED为SCD发生率很高的马拉松赛事保驾护航,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已成为国内马拉松赛的标准配置,三年来AED在马拉松赛道上救活了超过15例心跳骤停的选手,其中就包括去年11月26日在我市举行的第16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7东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的一名跑者。 |
建 议: |
一、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实施东莞市公共集场所配置AED计划,市卫计局具体操作管理。 |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