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20173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各城市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随着东莞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日趋严峻的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不仅是为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更是东莞持续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由之路。
  一、我市生活垃圾处置现状概况
  2004年以前,我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部生活垃圾实施简易填埋。全市现共有120个简易填埋场,总库存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总占地面积超过4000亩。从2011年开始按照生活垃圾处理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工作思路,已建成投产四座环保垃圾热电厂。目前,我市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000/日,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和填埋处理量8000/日,无害化处理率66.7%,计划2018年无害化处理量达13000/日,可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部门在垃圾综合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20116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工作以来,全市设置的55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基本实现有害垃圾规范处理,6年多来共收运处理660多吨有害垃圾。
  二、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对垃圾的综合处理无论在管理组织、作业队伍、工程建设、资金技术投向及法规设置等环节,还是在城市垃圾的消减、回收和再利用都缺乏系统考虑,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还未形成,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还停留在探索阶段。主要体现在:一是仍然存在总体重视程度不够、市级层面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设施设备配备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二是垃圾分类后仍混装运输,极大影响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三是后端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与前端分类不配套,减量化、资源化产业链未发育起来。四是各环节考核评估机制尚不健全、执法主体尚不明确。五是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六是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化程度低,作用小。
  

    议:

  一、构建垃圾分类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攻坚战,需要各单位和镇街通力合作,形成攻坚合力。建议参照水污染综合整治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垃圾分类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改革创新现行垃圾处理系统理念与模式,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现代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全市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构建垃圾分类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二、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标准
  根据不同生活垃圾所适用的处理处置方法的特点来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标准体系,制定和颁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如:对电子产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等属于资源类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对厨余果皮类垃圾应主要采用制造有机肥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对不可焚烧和有害垃圾进行填埋。
  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制定和颁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办法》。一是明确实施主体。二是普及分时段上门收集垃圾制度(广州市已经有许多居民区实行上门收集垃圾,这是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的重要基础)。三是不同类别垃圾安排不同时段回收,不同类别的垃圾在一周内的收集时间必须错开,收运主体也应有相应的分工(日本采用这一方法)。四是组建素质良好的保洁员队伍。五是建立监督、处罚制度。六是实行即时装运制度。
  四、逐步实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
  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是现代垃圾处理机制的基本理念,建议研究对居民和企业征收垃圾处理费用。在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初期,以政府垃圾分类减量奖励基金对实施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奖励,对积极履行源头减量的企业进行补贴。同时,还应以政府垃圾分类减量奖励基金促进低值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中的分离。生活垃圾中的高附加值可回收物可通过市场杠杆自发消化。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可通过政府以垃圾分类减量奖励基金对此类废物的回收进行补贴。逐步转变垃圾分类处理的经济运行模式,由政府买单转变为政府投资、受益者出资、污染者付费、处理者赢利的良性经济运行模式。
  五、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垃圾分类处理的衔接
  近几年来,废品回收价格普遍呈下行走势,大批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回收企业盈利情况趋于减少。再生回收环节运行不畅,会对终端处置设施造成相当压力。建议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收集环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时要考虑到回收便利,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二是在运转和分拣环节,探索利用废旧商品回收车,降低成本。三是在处理环节,将废旧商品分拣中心和加工处理基地与垃圾末端处理设施联合建设,提高效率。
  六、完善我市餐厨垃圾收运与处置一体化体系
  调查摸清我市餐厨垃圾实际产生量,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餐厨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模式,鼓励企业以成熟技术参与到垃圾减量化工作中来。采取强制为主、激励为辅的措施,促使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交由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企业处置: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立法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必须与特许经营企业签订合同,将餐厨垃圾交由特许经营企业收运与处置。另一方面,也可将此工作与食品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企业评级、申请示范单位、年检卫生等餐饮经营服务工作挂钩,以激励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交由正规企业收运。
  七、全面深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持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让垃圾分类处理成为市民的行动自觉。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垃圾卫生管理的宣传,结合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收费等改革措施,进行大规模环境法规宣传。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三是在我市各级学校设立独立的环保教育课程,根据需要建立环保教育师资队伍,使环保教育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公众举报监督热线,设立垃圾监督员,由社区居民自治团体组织本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垃圾管理,逐步建立公众参与垃圾管理的机制。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社会法制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