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新政的重要举措,更是人民群众的深切呼声。为改善东莞的水环境,近年我市镇两级人民政府花巨资实施截污排污,工程进度令人鼓舞。然而,要彻底解决水环境的问题,我们认为还应导入“综合治理”理念,使这项工程达到投入少,见效快的最佳效果。
  虎门、长安、厚街是我市三大经济重镇,被称为东莞最重要的“黄金通道”。然而,三镇境内的运河水质严重污染,以虎门为例,镇内主要内河涌水质多为V类,甚至是劣V类,既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又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绕不开的严重障碍。
  “东江引淡”运河工程完成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东莞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顾名思义,东江引淡就是将东江的淡水通过人工开挖,合理调度淡水资源,解决我市南部沿海几镇水稻种植免受海水咸潮扰袭,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当年东引受益区域的虎门、厚街、长安等镇早已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水稻生产也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伴随着区域内一大批需要使用东引运河水的企业相继拆除、搬迁,这意味着,东引运河南段水利工程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以光荣引退了。
  当年,为了防止咸水倒灌,在珠江流域与东引流域之间建了若干水闸阻隔咸潮入侵。然而,水闸也人为地改变了珠江口与原有内河网的天然联系,使虎门等镇内河排灌系统处于只纳不排的尴尬局面。说到底,东引运河水质变坏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接纳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而无法排出,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就是东引运河的设计和管理诸问题了。
  珠江海口有“一日两潮流”的特点,利用好将为我市打造以虎门为中心的滨海湾区平添更大的优势。所以,在推进排污截污工程的同时,应科学合理利用和改造好现有设施,把打开水闸作为管理常态,以“大排大灌”的方式把洁净的珠江外海水引入东引河网,以流动海水的冲刷达到改善河道流态,减少河道淤积,提升河道排洪能力,不失为一个投资少、见效快、一举多得的重要手段。
  

建    议:

  1、成立以市水务局和虎门等几镇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建立好协调机制,负责该工作的实施与推进。同时,由市、镇拨出相应经费,保证整治资金到位,专款专用。
  2、以各镇水利所为主体,组建水闸管理队伍,掌控好东引大堤、虎门桥、广济涌和磨碟口等水闸使用,通过循环操作,提高东引运河吐故纳新的能力,实现水质改善的目标。
  3、各镇的河涌(包括东江北干流、太平水道)全面落实河长工作制,做好定期清淤、防涝、绿化美化以及排污监管等工作。力争在 2020 年底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4、由于东引运河属市管河道,河道及沿线水闸均由市运河治理中心负责管理,建议市运河治理中心把部分权责下放到镇街,市水务管理部门强化监督管理责任,完善好新的管理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若东引运河实行打开水闸,反复大排大灌,不仅能利用潮汐改善河道流态,减少河道淤积,提升河道排洪能力,亦能利用海水自我洁净功能,对污水进行天然杀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还原,加上截污排污工程,我们相信,恢复西南沿海几镇河涌的自然生态便指日可待!
  

提案者: 钟施宇,何庆华,何锐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