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莞市社保门诊转诊流程仍然较为繁琐,每人只能在指定两家社区门诊就医,且社区门诊医生队伍力量也较薄弱,在主客观上都影响了患者前往社区门诊就医的积极性。
  当前社区门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去社区门诊办理转诊再去定点医院就医兜兜转转浪费病人时间,宁愿自掏腰包直接到医院看病;(2)因病情需要去社区门诊办理转诊,还要排队挂号--排队看医生--开好转诊单--前往指定医院再排队挂号--排队看医生,看病基本要花上一天时间,给病人造成生理和心理负担。
       
因此,能否进一步优化门诊转诊流程一直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
  

    议:

  1.放宽参保人社区门诊就医点限制,由原来每人指定两家社区门诊就医点(工作地和居住地)改为由参保人自行选择社区门诊就医点。理由:参保人就医时如发现某社区门诊患者较多可前往附近患者较少的社区门诊就医,因病情需要转诊的可以大大减少病人等待时间。
  2.目前对于社区的概念,人口在1000-3000人之间都可以叫社区,因此建议针对人口在3000人及以上的小区,直接在小区里面设置社区门诊,这样更利于民众看病,无论从就医方便还是从利用率来说肯定会比之前提升很多, 对于门诊的病就在家门口看,谁都会觉得很方便。
  3.由参保人自行选择到社区门诊、一级、二级或三级医院就医并给予相应比例现场结算报销。理由:目前社区门诊--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门诊报销比例是由高到低制定的,这个规定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提倡参保人首选社区门诊,如果参保人宁愿少报销也要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那么转诊单反而成为了参保人看病的障碍,要么忍着病痛去社区门诊开好转诊单去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要么就直接全自费去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这样一来参保人购买的医疗保险就形同虚设了,毕竟大多数人是不会经常住院但会经常需要看门诊的。
  4.目前东莞的社区门诊无论从医务人员配备也或设备方面或宣传方面,离民众的期望还有些距离,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将来的就医趋势一定是引导民众看门诊时一定从社区门诊看起,建议在现有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这几年为过渡期,可以放宽一卡通,之后随着各方面条件成熟加上相关的引导再慢慢引回到社区门诊。贱贱地民众无论从接受程度还是便利意识方面都会形成习惯。
  5.加大对社区门诊软硬件的建设和投入,采取大医院主任医师、专家到社区门诊轮流坐诊,充实医师队伍力量。
  政府需要调控平均分配社保基金,需要先加强社区门诊医疗设备和诊疗服务方面的投入,然后加大宣传社区门诊的优势如报销比例方面等等,而不应该通过转诊单限制参保人前往二级或三级医院就医来保证社保基金平均分配。
  

提案者: 尹利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