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不断优化、一心要把东莞打造成国际一流马拉松之城的愿望,针对以上的不足,我们建议:
1.政府出面协调,为所有参赛人员提供来程的市区内的免费交通服务,提升参赛体验感。 一年一次的马拉松赛事,难能可贵的宣传机会,甚至有中央体育频道的关注,我们可以通过马拉松提高城市形象,宣传全民运动的精神,这次参赛当天有近4.8万名人员为马拉松而去,政府可以为他们提供来程在市区内的免费交通(公共巴士、地铁),必将提升这4.8万名人员的更好体验感。具体做法:也就是在早上5点到8点之间的提供免费的公共交通。如果按照全部是大巴,也就是9.6万元,如果按照市区内的地铁最多一个人3元,再多也不会超过14.4万元。 所以总体成本是9.6万元 ~ 14.4万元之间。
2.增加起点周边的厕所。因为参赛人多,加上很多人比赛前紧张,总是想频繁进厕所。而这次的起点在市政府中心广场,起点附近的厕所太少,很多人必须要跑很远去厕所,而保安人员放他们出去了,后面又进不来,所以应该在赛道固定区域内安置多一些移动厕所,不至于选手跑出去上完厕所,又绕一圈去安检,时间有限,流程复杂,让参赛选手更加紧张。
3.提升后勤人员的服务态度从三个方面。
a.啦啦队和沿途义工: 这次马拉松沿途都有安排啦啦队,和义工,只有市政府中心广场附近的啦啦队比较热情,其他地段的啦啦队的鼓气的士气不够高,就是为了工作而站在那儿,不是真正的鼓励。沿途站了很多义工,他们热情不太高,如果他们更加充满活力,见到运动员来了,热情地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加油!你是最棒的”甚至可以跟他们击掌,让疲惫的参赛人员在跑步的途中倍感温暖,跑得更加带劲,更加开心,更加热爱东莞这座文明之城!
b.终点的义工:当参赛运动员跑到终点的时候,应该要有义工在终点微笑接应,比如发放完赛奖牌,以示祝贺。这次没有安排到位,参赛运动员跑完后,没有任何人过来,一直都是冷冰冰的场面。
c.延长终点的后勤服务时间。终点安排了很多服务站,有存包的,有发奖牌的,有给水的,有按摩放松的,有医疗的,但是当参赛完后二十几分钟,他们也就收摊走人。我采访到一位姓张的小姐说,她当时拉伸完后,发现左腿还是很痛,于是想让后勤按摩组给按一下,可是对方义工说他们的时间已经到了,要回去了,非常让人无语。每个运动员体质不同,有些运动员的确需要更多时间在现场休息,拉伸,所以应该是运动员离开之后,后勤小组才能离开。
4.沿途应该安排摄像人员。参加一场马拉松对有些人或许就是一生一次,如果我们组委会能够在途中不同路段安排多一些人给他们抓拍个人跑步的特写,放在比如“跑步维生素”那样的公众号里面,赛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参赛号获得照片,这就让他们留下更加美好的回忆。
5.比赛结束后,组委会安排了从篮球场返回市区的往返大巴,但是车辆比较少,而且那里没有任何义工。很多运动员都在那里排队等候多时,而旁边也没有什么可以坐的地方、或补充能量的东西。
提出以上建议,是希望我们东莞能够举办出真正的国际水平一流的马拉松赛事,让外地的运动选手来了东莞就舍不得离开,让本地的运动员急着期待我市的下次赛事。
让我们的东莞因为马拉松而越来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