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档案是一个地方人文历史的“化石”,是全面了解这一区域的一面“镜子”。地方历史档案集中体现地方经济、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为后世追忆乡愁提供了重要的依凭,也为地方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东莞市档案馆作为东莞市唯一集中保存、管理档案的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为社会积累和保存历史文化财富,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任务。目前,东莞市档案馆藏民国档案共有4100卷,其形成时间自1914年至1949年,主要反映辛亥革命后直到解放前东莞县政权机构情况。通过这些档案材料,可以窥视民国时期东莞的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的局部面貌。此外,该馆利用馆藏整理而成的《图说民国时期东莞教育》以图片实物为载体,着重从政府指令、训令,校长任命书,学校董事会等十二个方面,反映民国时期东莞的教育概况,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对民国时期的东莞教育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可以说,市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历史档案文献,为深入了解东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供了最可靠的基础性资料,是其他任何资料都难以替代的文化资源。 |
建 议: |
1、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时效。档案馆并非资料室,地方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让档案“活起来”,而不是束之高阁,让档案一直躺在资料库中。地方档案管理者应该以档案利用者为对象,发挥专业特长,充分发掘地方档案的应用价值,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 |
提案者: 杨小红,袁明杰,彭晓云,张敏,黎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