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了在当今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前景和新方向。因此,在教育变革潮流中引领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培养具备高素质、优品质的学生尤其重要。
提倡教育科学,必须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与作息时间。中小学的早读课,让学生们连基本的休息时间都得不到保障,这不是教育的本义。学生的作息时间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一线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中,盼望和呼吁改革现行的作息时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的呼声日益强烈。
现行中小学早读课存在的弊端:
一、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作息时间不够。东莞各中小学基本都要求早读课,老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都是早起晚睡,由于白天和晚上的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做完作业要到很晚才能休息,睡眠本来就不足,早读课让他们的睡眠时间更少了。
二、早读课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青少年来讲,保证健康的睡眠时间是9-10小时,这是医学专家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需要而提出并被普遍认可的一个标准。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视神经、脊椎的发育以及大脑发育,引起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混乱,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还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下降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恶性循环。
三、早读课让学生们忽视了早餐。早餐是一天营养素最重要的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早餐对其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略的关键作用。美国科学家实践证明,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差。科学营养提倡“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然而今天,学生们却在多睡几分钟和早餐之间犯难,因此很多学生早餐都是“随便吃”,早餐质量普遍较差。
四、早读课的学习效率低下,得不偿失。学生休息不充分,加上早餐质量差,必然造成学生精力不足,精神状态不佳,上早读课也心不在焉,即使是在校学习时间有了保障,也因为生理和心理没有处在较佳状态,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事倍功半,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早读时虽然在读书,但内容没有往心里去,还有些学生称早读会经常分心,没有用来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然而早读课已经让更多的学生在兴趣学习的路上越走越偏远。
长期以来,早读课“存在即合理”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知不觉让我们形成了“习惯成自然”的思维定式。为了切实解决社会和家长、老师关心的问题,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必要对中小学作息时间作出调整,以克服存在的弊端。
建 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采取措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促进东莞和谐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
从中小学生未来学习的角度看,学习兴趣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高中学习往往潜力爆发。而靠死记硬背为主的孩子,高中学习往往后劲不足。
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针对家长、社会关心的作息时间问题,在东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合理调整安排中小学校作息时间,并严格要求规定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总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全市中小学一律取消上早读课,任何学校、教师均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学生提早到校或延迟离校。
取消早读课并不意味着取消阅读,阅读、朗读也不一定要以牺牲睡眠时间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很多方式来调整阅读时间,比如开设一堂阅读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课既可以读书,还可以做读书交流等。牛津大学有位学者叫Paul Kelley,他研究发现,仅仅通过推迟上学时间就能将学生的成绩提高10%。Paul Kelley以前还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在他将上学时间从上午8:30推迟到上午10:00之后,获得高分的学生人数增加了19%。
三、努力实现东莞教育改革的新步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倡各学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学校特色主题活动,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多动脑,开发学生创意潜能。其次,还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要求教师在课堂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再布置过量的家庭作业。还要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案者: 罗爱文,叶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