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制造业城市,具有吸纳大量外来人口、以制造业为主和快速城镇化等特征。随着东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这必然导致城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我市有必要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管理转型,加强集聚城市产业和人口的能力,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目前,我市市区和镇中心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较好,得到市民群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但是到了村(社区)一级基层,城市精细化管理仍然有很多短板亟待提升。比如:村头巷尾的环卫保洁、城乡结合部的“牛皮癣”乱象、镇村交界的“插花地”垃圾违规运输倾倒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城管部门其实已有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如《东莞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就明确对城郊结合部的支路、居住区、小区内街巷道路等按照四级养护标准进行管理,而且据了解,市城管局正结合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逐步提升各项管理工作标准。
建 议:
当前首当其冲的是要确保各项高标准能够落实到位,关键在于要匹配科学可行的考核机制,倒逼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在东莞“全域覆盖”,特别是加强对乡村城市管理工作的提升,全市“一盘棋”“一个标准”统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议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好刚刚出台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机制
据了解,目前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从2017年10月1日试行,2017年第四季度作为过渡期,考核结果暂不公开。建议过渡期结束后,就是从2018年1月1日起,要切实用好这个精细化考核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考核排名,对考核成绩排名靠后的镇街(园区),要坚决落实问责,通过其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新闻媒体反思、市领导约谈等方式进行问责。同时,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其考核成绩应列入基层领导班子的年终考评。
二、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
对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职责、流程等作出明确的量化、细化规定,确保基层各项城市管理工作有细化落实的载体,用标准为城市管理定依据。同时,要借助大数据、“数字城管”系统、智网工程等信息技术,破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等环节的有效衔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加大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考核的参与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理应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倡导全体城市居民牢固树立文明城市的观念,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引导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把政府的强制性管理变为市民的自觉性管理,增进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在考核上,应落实好社会评价和舆论监督工作,定期开展公众满意度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评、全面监督等形式,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自觉性,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真正反映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四、以长效机制倒逼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近两年,城管部门牵头开展了文明创建城乡环境“六整治”、固体废弃物违规外运专项治理等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但仍然是采用突击整治的方式为主,稍有放松就容易问题反弹。建议要把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作为长效机制,将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方式逐步转变为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全市管理标准一体化、管理效果一体化。
提案者: 邓浩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