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一、提案背景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独生子女增多、社会竞争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民群众对患者得到陪护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人员配置相对不足,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专业护士来满足这种市场需求。因此,“陪护工”队伍应运而生。
陪护工作为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陪护质量直接影响着医护措施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也是解决患者家属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陪护工的行业管理比较混乱,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患者住院的陪护问题,常常令家属发愁犯难。如何改变目前陪护工管理上的乱象,规范陪护工的专业化培训和管理,逐步减少甚至杜绝使用非正规和来历不明的陪护工,使病人得到标准化、个性化、科学有效的特色陪护服务,解决患者家属后顾之忧,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市陪护工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陪护工良莠不齐,普遍存在来源复杂、年龄偏大或偏小、文化水平低、言语沟通难、纪律性差、缺乏责任感及服务意识、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流动性大的问题;二是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及服务标准,扰乱病房秩序,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三是陪护工是与家属或服务公司的用工关系,医院间接管理,没有签订用工合同,难以约束护工,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四是陪护工入职前未参加专业陪护知识培训,存在陪护安全隐患。
建 议:
(一)成立管理机构,制定行业标准。有关政府部门成立或指定针对陪护工进行管理、协调、教育的行业协会性质的机构,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的社会团体(如护理学会),根据行业市场的特点,制定行业管理制度、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与陪护要求相适应的陪护人员招收年龄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监督检查措施,实现行业行为的自律。
(二)统一收费标准,规范收费方式。按照不同等级的服务内容,由行业协会确定统一的陪护工服务收费标准和方式,设立多种服务套餐,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医院公示陪护工服务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既能让陪护工的劳动价值得到认可,又能让病人家属减少不合理的费用。
(三)落实持证上岗,提高服务水平。根据行业准入标准,由行业协会成立陪护工职业教育基地,对陪护工进行专业培训,明确陪护范围,要求通过考核取得陪护工上岗资格并持体检合格证才能从业。不断提高专业陪护服务水平,推动陪护培训市场向规范、成熟方面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医院作为陪护工的用人部门,要负责护工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护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明用语、人际沟通技巧、医院规章制度的教育,引导护工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根据不同专科特点,进一步开展专科知识培训,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通过加强陪护工队伍建设,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减少陪护工的流动性,提升陪护服务水平。
提案者: 殷炯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