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本着进一步深入贯彻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建筑绿色化、保护生态环境等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市土木建筑学会近年来开展的绿色建材专题系列学术活动,我深感河道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的意义重大,特提出此建议。
  一、 国内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情况
  国内建筑废弃物绝大部分填埋处理,乱倾倒现象严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实践。其中,采用建筑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再生建材,是有资源、有技术、有市场,符合政策发展方向的。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规范。均有利于引导、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做法,如:《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沪府令57号)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很有系统、同时具有指导性与操作性,有利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形成,很具借鉴意义。
  二、东莞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状况
  目前,我市的东莞市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2015年开始尝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年时间,成功探索出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甩箱运输、破碎筛分、生产再生建材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开发建筑废弃物清运信息系统,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困难经营;石排镇政府推动石排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落地,东莞市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拟在虎门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除了上面几个单位涉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之外,东莞建筑废弃物基本上靠市场力量填埋,乱倾倒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各镇街每年清理乱倾倒的建筑垃圾付出大几十万元清理费。水乡片有十多家烧结砖和砌块企业,其生产原料为粉煤灰、建筑余泥、海沙和天然石粉。由于建筑废弃物处理量较大,工艺要求不同,而现有企业装备工艺水平较落后,不能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必须对现存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增加新建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窑炉和自动化节能装备,通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装备提升,提高处理能力,增加产能。
  
建    议:
  1.政府发布相关产业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引导建立建筑废弃物建材产业链运行机制。
  ①明确以建筑废弃物为主料的新型墙体、烧结砖、砌块、水泥稳定碎石层、干粉砂浆、湿拌砂浆等产品,是符合现行发展循环经济、固废资源化、墙材革新政策的环保绿色产品。开放此类新墙材准入品种(烧结类墙材),并鼓励建筑工程中优先采用。
  ②对采用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绿色建材产品,按建筑废弃物掺量多少,给于税收优惠政策(参见财税〔2015〕78号文),凡符合技术标准的即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100%的税收优惠。
  ③支持企业发展,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项目提供立项、环评、土地、税收、装备、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结合等成套扶持优惠政策。扶持既有烧砖、砌块企业产品、装备升级换代。为了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能力,生产高品质节能产品,建议有关部门批准现存企业增加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现代化工业窑炉及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既有烧砖企业技术改造的奖励力度。由于建筑废弃物原料处理工艺较复杂,建议利用适量墙材基金扶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项目研发资金支持额度可达50万元(参见广州市墙改办政策)。
  ④对消纳建筑废弃物企业按消纳量实行资金补助。由于建筑废弃物运输距离远,运送量大及需要增加工艺流程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建议按实际处理量财政补贴(可参考深圳、广州及其他省市做法,例如深圳建筑废弃物补贴为每立方米30元)。
  ⑤支持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跨区域产业联盟,强化技术交流,推进升级发展。对积极应用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适度进行财政奖励,正向拉动企业加大投入的积极性。
  2、加大力度开展利用建筑废弃物做原料生产新型墙体、烧结砖、砌块、水泥稳定碎石层、干粉砂浆、湿拌砂浆等产品产业化研究。一方面可促使我市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另一方面生产的新型墙体、烧结砖、砌块,用于我市装配式建筑内外墙结构;第三,生产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可大量用于公路、道路施工及维护建设工程。
  3、将利用建筑废弃物做原料转型升级的企业,纳入政府城市发展配套项目计划,合理布局,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政府监管要做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统筹协调、全局规划,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产能等产业规划;建筑废弃物中转站、建筑废弃物消纳场空间规划;建筑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产品制造、产品应用技术标准、建筑废弃物消纳许可证发放、产品应用奖励等全过程的管理规划,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4、 建立建筑废弃物动态监管、治理的机制
  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建筑废弃物的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点是建筑废弃物分类处理,尤其是装修建筑废弃物,分类后部分可燃物制定政策,分流生活垃圾处理渠道处理,加强收集、运输、处理、产品销售全产业链动态有效监管。
  

提案者: 郑金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