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秋季入园统计,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幼儿园1077所,在园幼儿37.74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00所(市属公办幼儿园5所,镇街公办中心幼儿园49所,村、社区集体办幼儿园146所),在园幼儿7.14万人;民办幼儿园877所,在园幼儿27.6万人。而我市目前幼儿园接送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幼儿园专用校车接送,车辆均为正规厂家生产的黄色专用校车,现共有登记在册校车6207辆;二是学生家长私家车接送;三是学生家长摩托车、自行车(含电动)或步行接送。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幼儿园接送校车管理,建立健全接送校车安全运行责任制,建立完善校车安全运行档案,落实接送校车和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加大校车安全管理检查和整治力度,没有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和违法违纪行为。但与此同时,幼儿园接送管理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接送幼儿园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较为突出。一些专用校车随意停靠、停靠不按规定亮出指示牌、不按交通指示行驶甚至超速、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给幼儿安全带来较大隐患;由于很多幼儿园附近停车设施缺乏、规划不合理或引导管理不清晰等客观原因,以及部分家长贪图方便、缺乏公德的主观原因,往往将接送私家车乱停乱放,造成上下学时段幼儿园附近路段严重拥堵。

  二是部分家长交通安全意识相当薄弱。一些家长,尤其是使用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接送的家长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上下学时带着幼儿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骑自行车逆行或占用机动车道行驶、步行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等,这些行为严重威胁到家长和幼儿自身的人身安全,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

  三是接送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家长在接送过程中带着幼儿随地吐痰、乱抛垃圾,开私家车在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乱鸣喇叭等不文明行为,既给子女树立坏榜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文明城市的形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给幼儿接送带来较大安全隐患,也加重了我市社会运行和治理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教育发展不均衡、交通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充分等短板,对我市经济转型、城市升级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亟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以推进东莞实现“六大跃升”。

  
建    议:
  一、做好接送车辆停放、停靠设施规划。加强幼儿园周边停车设施统筹规划,通过在周边空置地方建设临时停车场,统筹附近机关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商场铺位空置车位用于家长临时短时停放等措施,缓解接送停车难问题。做好专用校车行驶线路规划,合理规划建设校车停靠站点,加强校车行驶监控检查,确保校车按线行驶、按点停靠。
  二、加强幼儿园周边路段交通管理和执法。由交通管理部门安排人员和幼儿园组织志愿者,在上下学时段加强对幼儿园周边路段尤其是幼儿园门口的交通指引和停车引导,确保接送车辆流动迅速、停靠规范,幼儿上下车安全有序。在此基础上,严格幼儿园周边路段交通执法,对初次违反、情节轻微的适当给予批评警告;对屡教不改或性质恶劣者应严格按章处罚,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以此促进遵章守法。
  三、增强接送参与者安全和文明意识。通过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发放倡议书、举办专题培训班、开设安全、文明课程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广大家长、幼儿园学生、接送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和文明素质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让他们把交通安全、文明举止时刻铭记在心并且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加大幼儿教育资源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做好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建设,改善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提高公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尤其是以提高村(社区)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作为当前工作重点,让幼儿就近入园,从而减少车辆接送,降低安全风险。同时,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和补贴发放,重点加强民办幼儿园的校车管理,保障幼儿安全接送。
  

提案者: 叶效怀

市教育局的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29号提案的答复

  叶效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和加强幼儿园接送管理的提案收悉。现复如下:

  一、强化校车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校车安全管理,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定期召开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组织开展校车安全攻坚治理等,校车安全管理的形势不断好转。主要的措施有:一是强化校车驾驶员安全文明行驶培训,教育、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组织开展每半年一次的校车驾驶员培训工作。为督促该项工作的开展,我市为全体校车驾驶员统一印制了《培训登记证》,并将校车驾驶员接受培训作为是否续聘的参考依据。二是强化各镇街、园区加快落实校车停靠站点的建设工程。根据我市校车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由各镇街(园区)统筹落实校车停靠站点的建设改造和日常维护等工作。部分镇街受财政投入、采购流程等影响,还未完成停靠站点的建设工程。待全市各镇街都完成了校车停靠站点建设工程后,将能有效地解决校车乱停的现象发生。

  二、积极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

  为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共建共治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创新解决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和学生上下学通行安全问题,市公安局、教育局和市文明办联合印发了《东莞市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方案》(东公〔2018〕199号),自3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由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公安民警和志愿者四方联动的“警家校”校园周边交通护安护畅工作模式。将采取建立健全协同共治机制、加强护安护畅队伍管理、科学划定护安护畅区域、强化区域道路交通管理、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等方面的工作措施;指导和督促护安护畅队将落实:劝导家长将孩子送到“护安护畅区”前往队员接入区域内后即停即走;劝导家长不在校门口禁停区域等候或停放车辆,以免造成交通拥堵;劝导家长在指定位置有序停放电动车、自行车,保证车辆不进入“护安护畅区”内,维护校门口交通秩序和人身安全等工作要求。力争年内对全市各镇街(园区)中心区域的小学实施护安护畅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固化工作经验,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并逐步推广到有需要的所有学校、幼儿园,推动创新开展治乱疏堵工作模式,提升全市交通文明畅通水平。

  三、进一步增强家长交通安全、文明意识。

  全市幼儿园均聘请了法治副园长,通过法治副园长定期入幼儿园,开展包括交通安全常识在内的法治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交通管理的良好氛围。幼儿园通过“小手牵大手”,加强对幼儿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利用家长委员会的倡议书、家长会、微课掌上通、致家长一封信、亲子游戏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督促学生家长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切实履行起对幼儿的安全监护,同时,也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管理,共同维护好幼儿园及周边的交通安全秩序。但是,由于我市特殊的人口结构,家长的不安全、不文明行为仍然普遍存在,我们将与市妇联等部门持续努力,逐步改善现状,提高市民文明意识,提升城市文明水准。

  四、统筹做好幼儿园建设规划。

  我市要求各镇街(园区)把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体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人口变化趋势,开展学前教育学位预测,统筹规划学前教育资源,科学编制幼儿园建设和发展规划,并负起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属地管理和指导责任。在城镇幼儿园建设中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需求。坚持普惠性原则、利民便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硬件软件科学结合原则,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趋势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布局体系。2018年2月,市政府以第148号令发布了《东莞市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于2018年4月正式实施。通过制发地方政府规章,有效督促落实新建改建居住区按规划配建幼儿园,按规定移交政府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障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持续增长。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期待您进一步的关注。

 

市交警支队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29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教育局: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29号提案《关于规范和加强幼儿园接送管理的提案》收悉,根据我支队职能,现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为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共建共治校园交通文明,解决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和学生上下学通行安全的问题,营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绿色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今年3月12日,市公安局联合市教育局、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东莞市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由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公安民警和志愿者四方联动的“警家校”校园周边交通护安护畅模式。《方案》中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关工作指引,指导学校、家长、民警和志愿者共同开展“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
  接下来,交警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规范通行秩序,引导接送学生的车辆有序停放。对于违法停车、随意穿插等交通违法行为采取以劝导、警告为主的柔性执法方式,对于不停交警劝导以及长时间违法停车的,将采取罚款、记分等方式进行处罚。同时,我们将协助学校、规划、城管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车辆停靠设施的规划,并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的幼儿园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幼儿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文明意识。

办理单位: 教育局,交警支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