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建设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新时期,对于新的农村、新的幸福村居应该有着新的定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生动形象阐述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经济与环境面前我们应该作出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活融入到宜居的生态环境中,利用生态环境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沙田镇为例,沙田镇地势平坦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历史上曾被誉为东莞“鱼米之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河水清澈,天空蔚蓝,空气清新。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坏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的基本状况是:

  一、部分河道水质不达标

  流经沙田镇的河流众多,但有部分河道水质达不到3-4类标准,有些常年为黄水黑水的劣5类,甚至有些河道已经干枯。

  二、早期村庄建设缺少规划

  主要表现为村庄建筑布局零乱、拥挤,见缝插针式的建筑随处可见,影响了居住环境;农田分耕开垦随意,布局不统一,没有形成规整的片区,制约了绿色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通村道已经不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求,村道的建设急需提升改造,特别是一些小型的村小组支线道路急需扩建及完善其配套功能。

  
建    议:
  一、突出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市、镇共同补助形式加强美丽村居建设
  2015的至2017年市政府投入约6.142亿资金开展美丽幸福村建设,全市约400个村(社区)加强了村容村貌环境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新时期的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作,应以环境深化改造为目的,由政府补助或共同投资,改变村容村貌,激发深层底蕴,从而产生联带效益。
  二、突出科学规划,打造一河一景,让水活起来,展现滨水风貌
  由政府牵头,策划“东莞市水环境复完行动计划”,把流经全市各村的河道按照“生态、景观、自然、和谐”的功能定位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河岸护坡景观改造要本着治标先要治本的原则,同步实施疏浚、截污、护坡、植绿等工程,对于有条件的河段尽量还原湿地类原生态,使河道成为新农村环境建设的亮点。同时全面建立“河长制”,对全镇范围内河道实施监管,落实责任到人。
  三、突出统一整合,对于有条件的村道进行扩建
  把一些沿小路边乱搭乱建的小棚小房拆除扩路,各类综合管线下地铺设,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环村绿道;同时把村里有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建筑、遗址、特色事项加以包装和改造,打造“一村、一品、一景、一特色”的乡村文化;对于各村正在耕种的农田,进行统一规划,建路修边,由政府向各村提供补助,进行改善土质、净化水质、集约管理、规模化经营,逐步向高标准农田转型,配套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等,环境提升的同时也能带动村民收益。
  

提案者: 沙田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