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再次表明了民营经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017年10月东莞滨海湾新区揭牌仪式举行,12月,滨海湾新区建设工作方案获省政府正式通过,明确了滨海湾新区作为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的定位。这个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组成,规划面积约83.2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口东岸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对接前海和南沙两个自贸区的新区,被省政府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五大重点平台和广深科创走廊十大核心平台,是东莞唯一一个尚未开发的连片区域。它的建设将开启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新时代,也将成为引领东莞未来30年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是东莞民营资本大展宏图的舞台。

  东莞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五年中,在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科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市场主体20314户;至2017年底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了100万家,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民营注册资本2016年突破6000亿大关,2017年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2556.6亿元,同比增长20.89%。因此,民营经济(民营资本)应成为东莞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    议:
  1、加大在民营企业中进行东莞“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的宣传工作。建议市规划、科技、商务、经信等部门,有针对性的组织民营龙头企业、有关商会、行业协会等,进行粤港澳“大湾区”及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情况介绍宣传,比如新区的总体规划、体制机制、市场准入、投资管理、产业发展、功能分区等,还有对国家及省给予新区的相关政策等进行学习,帮助民营企业把握发展新机遇。

  2、尽早制定出台《东莞滨海湾新区产业指南》,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新区开发建设。滨海湾新区作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通道,有望成为东莞高端制造业的新高地。而在滨海湾片区(长安、虎门、厚街等)具有数量众多而且经济基础雄厚的先进制造业的民营企业,他们对设计、研发、物流、营销、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与深港合作对接十分迫切。应组织“五有”专门力量(有湾区管委会人员、有政府职能部门、有院校专家、有企业代表、有行业协会)进行深入地调研,共同对未来滨海湾新区的进入门槛、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进行规划论证,尽早出台《东莞滨海湾新区产业指南》,让更多的民营资本明确产业导向政策,能公平参与湾区开发建设。

  3、成立“滨海湾新区与民营企业联络工作组”,并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民营资本在东莞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有它独特的作用,建立这样的工作机制,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在湾区建设开发中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提案者: 骆文

市城乡规划局的答复:

东规议函〔2018〕10号

关于报送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06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106号提案《关于促进东莞民营资本参与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对加大在民营企业中进行东莞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的宣传工作的建议,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滨海湾新区处于谋划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局会同滨海湾新区管委会开展概念规划编制工作,现概念规划成果已基本完成,近期提请市政府常委会审议;同时配合滨海湾新区管委会启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在下一阶段的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全方面、多层次地征询社会各界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公众参与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政府、专业技术单位、企业、社会公众等的良性互动,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
2018年3月29日

 

科技局的答复:

滨海湾新区管委会:
  关于贵单位主办的“关于促进东莞民营资本参与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的建议”,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将滨海湾新区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并明确了滨海湾新区的战略定位和主导产业。东莞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中,把滨海湾新区作为全市两大核心平台,大力推动滨海湾新区建设。
  2017年10月,我市召开了东莞市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动员暨系列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规划发布会议。在创新走廊展览中,较大篇幅介绍滨海湾新区的定位和规划。会上,印发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市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资料汇编》,重点介绍了滨海湾新区的现状概况、整体定位和功能板块;此外,在市领导的讲话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介绍中,也向参会的企业代表重点介绍滨海湾新区的相关情况。
  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创新项目中,我局将“OPPO职能制造中心项目”、“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和“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产业创新中心”作为我市重点创新项目,将大力推进上述项目落地实施。
  此函

 

经信局的答复:

滨海湾新区:
  《关于促进东莞民营资本参与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的建议》(第20180106号建议)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回复如下,供参考。
  一、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珠三角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而滨海湾新区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此,我局聚焦智能穿戴、智慧家庭、虚拟现实等新兴热点,围绕产品及服务供应链、品牌建设、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为先进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高附加值。
  (二)大力推动区域产业协作,优化湾区实体经济布局
  滨海湾新区地处珠江东岸,比邻前海、南沙等自贸区,地理位置优越,我局将充分发挥滨海湾新区的区位优势,加强珠三角城市间实体经济协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实现区域产业带、区域经济带互补互通互利,推动区域一体化。
  (三)大力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破解影响协同发展主要矛盾
  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局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快淘汰低端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引入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二、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项目对接机制
  我局搭建了内资重大项目招商信息平台,建立了全市招商资源动态数据库。下来,我局将以滨海湾新区的加快建设为主要依托,围绕不同企业项目发展的资源需求,提供我市可用土地、厂房、商务楼宇等信息资源,打造集信息查询、项目咨询、对接和跟踪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滨海湾新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三、发挥基金引导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升级发展基金是我市人民政府与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重点对我市产业资源进行引导、整合、并购、收购的基金。下来,我局将根据滨海湾新区的特色优势和发展需求,与莞民投进行深入交流,充分发挥产业升级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嫁接各种优质产业资源要素,促进民营资本参与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助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体产业和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滨海湾新区的答复:

  滨海湾函〔2018〕164号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180106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骆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东莞民营资本参与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十分感谢对新区开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我委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东莞民营经济发展蓬勃,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贡献突出,是我市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重要支撑。滨海湾新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滨海湾新区建设,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在滨海湾新区创新发展。

  一、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抓好宣传推介工作,提升新区知名度

  新区积极利用第三届广东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2017年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东莞市产业招商大会等经贸科技活动,对外宣传推介滨海湾新区的营商环境、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滨海湾创新链走廊的产业布局等;同时,结合新区概念性规划,编印了新区招商宣传画册、宣传片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民营企业展示滨海湾新区的发展规划和发展优势,助力民营企业把握滨海湾新区发展新机遇。

  (二)编制完善新区招商引资基础资料

  一是结合目前新区各项专项规划的初步成果,研究制定了滨海湾新区招商地图。经过初步规划,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健康医疗、科技金融等产业。计划将威远岛、沙角半岛以及交椅湾等3大板块划分为12个功能区,近期将布局30多个项目。二是借鉴硅谷101公路的创新型公司布局的规律模式,打造滨海湾创新链走廊。滨海湾新区将联合滨海片区1港4镇,依托将于2019年通车的穗莞深城际铁路滨海片区段连通广州、深圳两个国际机场的资源通道,致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滨海湾创新链走廊”。具体来说,就是重点打造“一核心五节点”。依托滨海湾站打造片区创新核心,结合穗莞深城际的沙田站、厚街站、虎门火车站、虎门商贸城、长安厦边站等五大站点,通过产、城、人的整体规划开发,打造一体化串联的创新链地带。三是配合做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规划建设工作。协助市科技局完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东莞段)建设方案,报送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核”重点建设任务,并将滨海湾OPPO智能制造中心、紫光芯云产业城、“滨海湾?湾区一号”三个共投资1073.39亿元的项目申请进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项目库,突显新区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的优势。

  (三)抓好招商选资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一是引进OPPO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等优质民营企业项目,涉及投资总额110亿元,同时安排专人全程跟踪项目落地,积极推进项目合作协议的谈判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在报批报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进度。二是与都市丽人公司、莞民投、岭南园林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优质民营企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优质民营资本参与滨海湾新区的综合开发。三是主动出击,登门招商,实施“走出去”的招商战略,有针对性地联系及拜访目标客户,实地考察了莞民投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加强了与优质民营企业的交流合作。四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莞民投、欧菲控股等民营企业建立了工作对接小组,保持密切联系,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及时对接项目合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招商选资实效,全面提升新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1.打造全方位的招商引资网络

  一是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对接与互动。进一步加强与市经信局、商务局等招商部门以及莞商协会、工商联合会、各外地驻东莞的商会等有关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络,培育招商引资信息源,捕捉优质民营企业项目的招商信息。二是主动出击,登门招商。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招商战略,有针对性地联系及走访目标客户,宣传新区的投资环境,寻求项目合作。三是以商引商,以企招商。充分利用已入驻新区的企业对新区的了解,通过已落户企业牵引更多投资客商,加强对相关产业、关联行业、链条产品投资商的宣传和引荐,吸引相关项目投资落户新区。四是完善网上招商。重新更新整理新区网站的招商页面,把最新的招商信息、优惠政策、办事流程等数据上网,增强网上招商功能。

  2.开展多层次的招商宣传推介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好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以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契机,向国内外宣传推介新区的投资环境、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宣传各项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和取得的成果,不断提高新的知名度,从中捕捉商机,洽谈项目。二是举办联合滨海片区举行专场招商推介会。提高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新区以及滨海片区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质民营企业项目落户。三是加强宣传推介的基础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及编印新区投资指南、招商宣传册、招商宣传片等,宣传新区投资环境。

  3.编制完善招商引资基础资料

  一是以新区概念性规划、总规、控规等为基础,借鉴国内重点湾区的开发经验,进一步研究制定新区招商引资方向及企业准入条件。二是立足新区发展需求,以确保充分发挥新区空间资源效益为导向,修订新区落户项目投资协议模板,完善落户项目合同条款,强化对投资项目的效益监管工作。三是进一步收集整理来访意向优质项目情况,完善优质招商项目台账,适时启动优质项目商务洽谈工作,促进优质项目早日落户,早日动工,早日投产出效益。

  (二)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高地

  1.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高端链接国际优势创新资源

  建立共建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沟通机制,积极与广州、深圳等地开展相关科技交流活动,拓宽交流对接平台,承接广州、深圳创新资源。以全球顶尖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为目标,吸引一批国内外优质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以及商(协)会进驻。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沿领域,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黑科技等产业,推动OPPO、VIVO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落地,促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

  2.探索建立投融资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支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不同规模科技企业的投融资需求,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为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金融支持。形成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其他服务业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

  3.优化提升政策环境,加速集聚高端创新人才

  一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有针对性制定出台相应的产业优惠扶持政策,不定期举办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发布会和宣讲会,全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二是积极实施各类人才奖科研机构的创新团队和项目落户。

  此复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

  2018年7月1日

 

办理单位: 滨海湾新区,市规划局,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