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传承人类文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各单位、各部门形成的档案数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公、检、法、国土、社保、工商、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由于专门档案数量庞大,档案库房面积已远远无法满足档案保管的需要。另一方面,东莞市档案馆新馆于2012年7月建成开馆后,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馆藏量大幅度增加,目前馆藏档案达15万多卷又59万多件,长度3495米,比新馆开馆时增加了2700米;由于库房不足,市档案馆接收档案数量仅占应进馆档案数的7.2%,无法满足储存全市档案的需要。
根据东莞市土地审批委员会2016年第1次会议和市政府第165次常务会议要求,市档案局需牵头会同市住建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从全市层面统筹考虑改造或新建全市档案中心,以解决我市档案存放问题。为落实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经过认真调研,市档案中心可采用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21个部门档案室合建的模式,新建全市档案中心,建式规模在16-18万平方米。
当前,档案中心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选址问题。选址工作是市档案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并加快落实。
建 议:
一、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把市档案中心的选址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尽快确定市档案中心的选址方案。
市档案馆是文化事业单位,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既要考虑发挥市档案馆的历史文化传播功能,又要考虑发挥市档案馆的资政参考服务功能,体现在新馆建设选址上,应将市新档案馆建在既靠近行政办事中心区、又邻近文化中心区的地方。同时,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市档案馆选址需在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完备、能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安静舒适场所的城市中心区域。
二、建议将以下两块地块作为市档案中心建设的最佳选址方案
方案一,位于现行政办事中心东侧,毗邻国际会展中心,原预留市行政办事中心二期建设用地。
该地块面积约为119亩,项目占地面积共需60亩,能满足项目建设规模在16-18万平方米以内的要求。紧邻市行政办事中心,具有交通方便、城市公用设施完备、接近我市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优势,有利于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有利于档案的接收移交和管理,有利于更好地为领导、机关、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也有利于进驻档案中心的21个单位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档案利用服务。同时,由于该地块属于行政文化中心区范围,可把市档案中心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在中心广场区域又提供一处参观活动场所。
方案二,位于市环城路边原规划市中心血库用地,毗邻现市烟草专卖局烟草仓库边。
该地块面积约为36.24,基本能满足项目建设规模在16-18万平方米以内的要求。该地块为储备地,各项手续完备,所处位置虽然离市行政中心较远,但随着未来城市发展,该片区将逐步繁荣,城市交通等配套设施也将日趋完备,环境相对安静,能满足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安静舒适场所的要求。
提案者: 连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