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根据《中共东莞市委办公室、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的实施意见》(东委办发【2017】4号),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7月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是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内容涵盖交通、市政、公共服务、幸福村居、湿地公园、森林小镇、美丽幸福村居等诸多内容。品质城市不仅仅在于楼有多高,机动车道有多宽,而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完善以及承载的人文情怀。城市品质提升需要一定的新项目作为平台和抓手进行推动,但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城市品质也不应该是搞大拆大建,更主要的是对现有设施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在风貌、内涵和细节方面进行提升,让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中体现出文化特色,功能上体现出以人为本,每个细节都感觉到文化的内涵和城市的品味,让最广大的城市群体感受到体面和尊严。城市慢行系统就是体现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有必要纳入城市品质提升计划中加以整改和完善。
我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重视道路交通的快速系统的建设,而忽视慢行系统建设的现象,在道路升级改造过程中经常出现机动车道不断侵蚀和挤压慢行系统空间的现象。按照近年来的增长势头,仅靠公路建设难以满足机动车辆的增长势头,交通治堵需要采取公交优先发展、限制机动车、优化交通管理等措施予以综合治理,而慢行系统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控制、保护并加以完善提升。目前我市交通路网已经较为完善,镇区之间、各区域之间公共交通已经较为完善和便利,但由于东莞市城市的特殊形态和人口结构,导致镇区和区域内部的支线不够完善,使得我市公共交通在“最后一公里”的短板表现的尤为突出,轨道交通R2线投入运营后市民感受最为明显,随着共享单车的快速投放,使用慢行系统已经成为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从休闲健身、环保出行、便民利民等方面都离不开慢行系统。然而我们看到由于机动车的迅猛增长加上机动车家庭拥有量的大幅提升导致我市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慢行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建设内容不够完善,比如缺乏盲道系统和必要的照明设施;二是自行车道设置不规范,采取占用人行道简单划线的做法进行设置。一方面路面是铺设人行道砖,地面粗糙骑行阻力大,另一方面自行车道在路口形成许多缺口,由于高差不一难于连续骑行。再加上车道和路口经常存在占道行为,导致骑行者难以感受到骑行的乐趣,占用机动车道进行骑行屡见不鲜,不仅导致安全隐患,还大大降低了机动车道的通行效率。三是慢行系统与商铺车位界线不明显,导致沿街商铺随意占用慢行系统增设车位等侵害公共空间的事件的普遍发生而城管难以执法;四是配套设施不完善。这几年共享单车发展迅速,由于没有停车设施导致单车乱停乱放甚至出现单车围城的情况,休闲设施更是少之又少;五是绿化美化水平不高。我市慢行系统普遍存在行道树不连续,树种大小参差不齐,遮阴和美化效果不理想,另外缺乏承载城市品质和内涵的市政设施,更无法体现城市的特质和内涵等等。
建 议:
完善慢行系统的几点建议。
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不像修路建桥那样立竿见影,需要至微至显,善做善成,久久为功方能始终。
(一)重视规划、管控好空间
城市规划中要注重将慢行系统纳入总体规划,规划中要划出慢行系统布设所需要的最基本空间范围,防止空间受到机动车道和停车场等其他市政设施建设的双向挤压和蚕食。具体操作上是在道路规划上划定两侧慢行系统的红线范围,确保慢行系统的路权。同时可以考虑在城市管理立法中提出保护要求,调整和占用慢行系统保护范围的用地要经市规划住建部门批准同意方可。镇街对道路升级改造或在慢行系统范围内建设相关设施原则上要报市规划部门备案,以控制镇街随意改变用途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
(二)规范单车道设置,确保骑行顺畅安全
单车道是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的改善,健康生活的需要,市民出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单车道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多,单车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短距离出行、休闲健身、与公交系统接驳的重要方式。安全顺畅骑行是单车道设置的基本要求,鉴于我市单车道存在问题较多,需要对单车道在慢行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在总体布局上要连续独立设置,改变目前与人行道混行的状况,特别在路口之间要顺畅接驳;竖向衔接要平顺(高程最好与机动车道相同或相近),改变目前频繁上下硬性接驳人行道的状况。建筑材料上采用与道路相同的建筑材料(或按照绿道标准建设),以减低糙率,便于骑行。 单车道设置要与机动车道之间通过绿化或隔栅进行硬性隔离,以保障骑行者的安全和占用机动车道骑行状况的发生。
(三)完善配套设施,保障舒适安全
慢行系统设施完善程度更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品质,要真正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整改完善,例如:盲道、无障碍设施不是可有可无的配置,它是保障盲人通行权的基本设施,重点要在商业街区、居住区周边道路对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完善整改。行道树和绿化是城市的“生态工程”,是体现生态、美观、文明的重要载体,要按照绿化、美化、遮阴等方面的功能要求,进行整改提升,树种选择上做好每条道路都能够有一定特色。照明工程是安全出行的重要保证,要通过整改改变目前忽视慢行系统照明布设的状况,并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智网工程”要求对慢行系统进行全面覆盖。休闲等配套设施是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对镇街中心区街道慢行系统内布设必要的座椅等休闲设施方便市民使用。另外,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有关,建议根据出行预测设置必要数量的单车停放区域,可考虑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商家进行共享单车停放,这样也利于城管管理和执法。
(四)提升设施品质,展现东莞文化内涵
城市的品质体现在方方面面,其最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但不可否认同许多城市一样,东莞也无法改变千城一面的状况。大的格局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在适当的空间通过细微的方式同样可以展示一个城市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城市慢行系统就是展示品质和内涵的重要载体。建议征集体现东莞城市精神、品质、内涵的符号或文字,进行提炼后发布使用。在公交站厅、照明设施、人行道砖、隔离设施、水井盖等定制带有东莞特色符号和文字的设施,让出行者在细微处感受到东莞市的城市品质。
(五)以线带面,示范引领
慢行系统的整改提升涉及的内容较多,尤其涉及品质文化层次的内容,效果见仁见智,需要集中力量通过项目试点进行示范。建议考虑以地铁R2线道路两侧为主线开展慢行系统提质改造试点,一方面可以为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升级也可解决轨道交通接驳问题。试点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前期设计工作,方案要征求公众意见,实施过程要特别注重效果,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打造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质工程、精品工程和文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