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毗邻港澳,供排水格局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东引运河、寒溪河、石马河、茅洲河流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付出了水资源大量消耗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水质长期无法达标,处于严重污染的状况,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流经东莞东江干流水质情况还稍好,但全市范围内还存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内河涌,受到潮汐影响,对东莞市水质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东莞市内河涌污染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污染物大量排入河内、河道淤积堵塞、水流不畅、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东莞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大部分内河涌黑臭现象普遍,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破坏了城市环境。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下垫面硬化,不透水地面大幅增加,沿线原有耕地、洼地及鱼塘大量被填,下渗量减少,径流量增加,加剧了城市内涝。

  二、内河涌整治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河道用地被占,治理空间狭窄。我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因人口密集,用地有限,多数地方都出现挤占河道的现象,有些房屋的基础挡墙直接就建在河边,兼顾堤岸的作用,污水直接排入到河中。这直接导致了河道水面的快速减少以及降低了河道行洪的能力,造成后期截污管网无空间布设,难以收集污水。

  (二)存在偷排现场,源头监控不严。内河涌整治关键是要控制污染源,但目前还存在偷排乱排的现象,特别是工业污染源,一次偷排就可以对河涌的生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

  (三)治理手段繁多,缺乏技术规范。近年来,我国大面积进行河道治理,水环境整治,各种新兴的治理技术层出不穷,但都没有形成相关的技术规范,加上镇街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经验,难以找到合适的治理方法。

  (四)缺乏资金支持,影响实施进度。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性工程,资金投入巨大,目前的政策是由各镇街全部自行负责,各镇街基于财政压力,对内河涌治理积极性不高,影响全市治理进度。

  
建    议:
  (一)加强源头监控,确保河道治理空间。建议市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控偷排乱排,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同时建议市里出台相关政策,针对沿河已建房屋占用河道位置导致无空间布设截污管网的情况提出工作指导方案,确保能收集相关污水。
  (二)推广适宜技术,保障长效大步前进。建议由市牵头加大“科学治污”的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国内外先进治污技术在我市河涌整治中的应用,积极引入水污染治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团队及科研院校参与我市治污科学技术攻关和技术实际应用工作,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优化技术工艺,强化污染物消减能力,为全市治污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强化资金引导,统筹布局稳步推进。
  强化财政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市镇两级资金统筹,在扶持方式、扶持方向、扶持对象等方面相互支撑、合理衔接,充分发挥合力。科学安排治污工程资金,优先保障并重点扶持有利于提升内河涌水环境质量的重大项目。建议参考截污次支管网的资金投入模式。
  

提案者: 厚街镇政协小组

市水务局的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091 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环保局:
    转来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091 号提案《关于科学推进全市内河涌污染整治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涉及我局的主要是关于“强化资金引导,统筹布局稳步推进”的建议,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关于“推广适宜技术,保障长效大步前进”的建议,贵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水生态修复服务单位作为项目工程承包单位,开展河涌原位生态修复,提升河涌水质。整治后效果显著,现阶段达到消除黑臭的目标并基本完成消除黑臭阶段验收。随着内河涌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职能移入我局,我局将以贵局开展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为基础,积极引进和推广河涌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对可行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实地调研。同时,计划引进综合实业强的单位为技术咨询单位,在服务期内对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成效进行总体把关,确保河涌水环境建设的质量、效果及绩效。
    关于“强化资金引导,统筹布局稳步推进”的建议,为引导和调动园区、镇(街)开展内河涌整治的积极性,推动全市河涌水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我局起草了《东莞市2018 年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工程资金筹措方案上,建议采用“以奖代补”方式补助清淤、活源、生态修复等对水环境改善有直接作用的工程措施,对于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整治任务并达到整治目标效果的园区、镇(街),市财政给予工程投资规模30%的资金奖励;对属于跨园区、镇(街)内河涌的整治项目,按市镇街5:5 比例分摊,余下50%的资金,由属地园区、镇(街)按辖区内工程量的比例进行分摊。该实施方案正准备上报市政府审定,以市政府审定的内容为准。接下来我局将积极落实跟进该实施方案的审批工作,力争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内河涌整治步伐,早日实现“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
    专此意见。
                                                                                                                                                                          东莞市水务局
                                                                                                                                                                     2018 年4 月16 日

 

  市环保局的答复:

      东环函〔2018〕772号

  关于市政协第20180091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水务局:

  转来市人大第20180091号提案《关于科学推进全市内河涌污染整治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由于截污管网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各种污染物大量排入河内,造成河道淤塞、水质恶化,大部分内河涌黑臭现象普遍,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破坏了城市环境。当前我市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水污染防治与治理是当前我市正在经历的一场艰巨的攻坚战。2016年11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保工作会议暨水污染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N”治水工作体系,加快推进以截污管网为重点的治污设施建设,系统谋划了全市未来五年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我局认为,内河涌整治应统筹考虑、科学治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源头监控力度

  为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我局将加大执法力度,严控偷排乱排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针对沿河已建房屋占用河道位置导致无空间布设截污管的问题,建议贵局牵头财政、住建、国土、城管等部门出台相关工作方案。

  二、加快截污管网建设

  继2017年完成767.81公里,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截污管网建设,今年确保新建不少于1300公里,力争达1600公里,2020年年底前再新增建设1317公里。通过截污管网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污水收集率,在源头减少污水排入河内。

  三、持续推进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

  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以东城老围河、长安人民涌综合整治工程为样板,全面启动东莞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并在11月正式实施44条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其中40条在2018年春节前水质完成消除黑臭任务。通过各镇街(园区)、技术服务单位的共同努力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春节前40条示范河涌基本消除黑臭,其中统一招标的30条示范河涌已有15条通过专家验收评估。下来,我局将持续推进示范项目,在稳定消除黑臭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水质,力争在年底前提升至Ⅴ类。

  四、全面铺开内河涌整治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下来,我市将围绕三个重点(污染特别严重、社会关注度高、环境隐患大的区域,治污基础差、管网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镇街,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关联度高、与考核断面水质关联度高的河涌)按照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的相关要求全面铺开内河涌整治。2018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条内河涌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2019-2020年再完成不少于160条内河涌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按计划,在继续推进2016、2017年度已下达110条内河涌整治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开展新增74条内河涌污染整治工作。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

  2018年3月23日

 

办理单位: 环保局,水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