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莞市每日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量已达10000吨(不含工业垃圾)。填埋场剩余容积有限,受焚烧厂选址困难、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对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是破解垃圾围城危机的关键。而我市从2011年6月29日正式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共启动51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和4个试点社区,主要是在封闭式居民小区进行。我市虽开展垃圾分类6年,由于生活垃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民众垃圾分类意识不高,缺少立法和标准,监管力度不足,垃圾分类市场不成熟等原因,垃圾分类大多停留在倡议和试点阶段,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实效和解决工业垃圾的出路,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垃圾的危害和工业垃圾的出路

  1、有害垃圾之一电池: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腐烂在土壤中,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为了妥善处理废旧电池,现西方及发达国家对废旧电池回收有着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对企业回收废旧电池,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我国政策规定,在废电池的运输和处置过程中,不应将废电池进行拆解、碾压及其他破碎操作,保证废电池的外壳完整,以防止有害物质渗出。同时规定废旧电池将参照危险废物的要求进行处置或贮存。而目前我们废电池随其它生活垃圾进入垃圾焚烧厂处理或进行填埋,甚至随处抛弃,这是对我们子孙后代不负责的行为。

  2、工业垃圾的困扰:现在我市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混合焚烧处理或填埋,政策规定是不允许的,部分镇街虽将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分类,而工业垃圾也没有处置的地方,因为目前东莞市乃至全国还没有专门处置工业垃圾的焚烧处理厂,而由于工艺设计和要求标准不同,现时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处置工业垃圾也有难度。

  二、开展垃圾分类的意义

  按照垃圾的不同性质或不同处置方式的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总量,提高回收物质的纯度和数量,有利于垃圾的进一步处理和再生利用,并能降低垃圾运输及处理费用,特别是对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置,是建设青山绿水、惠及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

  三、开展垃圾分类的困难及原因

  1、前端收集仍是老习惯,随便投放。试点的单位和社区,虽然有分类垃圾桶,但居民生活垃圾依然是随便投放,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还是非常不足,缺乏分类意识的宣传,监管力度不足,以及政府的奖励刺激制度不到位。

  2、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够完善。在中端运输环节,即便是已分类的垃圾,往往又“合”在了一起,严重打击参与垃圾分类居民的信心和积极性。在终端处理环节,由于相应处理设施缺乏,或因分类成本高、回收品销售不佳等因素,导致一些资源回收中心倒闭,垃圾最终还是埋掉、烧掉。这种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只是空有形式,实际上仍在原地打转。垃圾分类功亏一篑。

  
建    议:
  2017年,国务院下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意味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期望能够在新的政策的约束下,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的有效推进,针对我市工业垃圾无法焚烧处理和废旧电池的危害,为建设青山绿水的生态家园,提出以下垃圾分类的建议:

  1、建议市政府加快规划选址建设工业垃圾焚烧处理厂,以解决全市日益增长的工业垃圾出路。

  2、建议市政府加快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规,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完善奖励刺激制度,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中端和后端建设。

  3、可通过垃圾分类互联网数据监管平台对各住户的垃圾分类状况和垃圾分类收运情况进行监管,可统计和展现垃圾分类的详细和总体情况。对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积分奖励,通过积分兑换商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4、每个社区设立一个有害垃圾分类收集点(尤其是光管废旧电池等收集),由市统筹调配车辆收运处置或贮存。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的方式,引导社会企业回收处理。

  5、开展垃圾分类,要根据垃圾不同产生源的社会经济情况与垃圾性状,有针对性地选用分类模式。如根据居民区、文教区、办公区、商业区、公共清扫区等垃圾产生源的特性差异,选择垃圾分类模式。


提案者: 厚街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