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公共厕所的现状
        1、公厕数量的基本现状。目前,东莞拥有三类及三类以上的公共厕所总计2138座,平均每座公厕的服务人口约3000人,大部分位于社区公园、广场、重要地区和街巷等公共场所。此外,全市还有10000多座附属式公厕,也分布于各商圈以及公共场所。而截止2017年8月底,东莞的常住人口为840.4万人,按照大约每3845人设置一座公厕,目前我市公厕数量是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东莞市总面积2465平方千米,公厕分布密度为0.867座/平方千米。据统计,虎门镇是东莞市常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按理来说公厕的数量本应该是最多的,但是虎门镇的公厕却不是最多的。也就是说,东莞市的公厕还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2、公厕管理的基本现状。东莞公厕的管理体制,除市区中心路段由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管理外,其它区域的公厕则由各镇街通过招标方式移交相应的公厕管理服务公司进行具体的环卫作业管理,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对全市范围的公厕管理均有监督的权利。
        3、关于公厕规划、建设标准。公厕规划布局原则: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地、广场、大型社会停车场、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场地附近应设置公共厕所,其它城市用地应按需求设置相应等级和数量的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应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地附近。依据国家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对城市公厕的间距要求,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事区道路,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事实上,我市绝大多数地方都未达到上述标准和要求。
        二、我市公共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厕数量少。一方面,在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没有设置数量足够多的公厕,有的即便是有规划但实际上却没有建造;另一方面,东莞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商业繁华地段更是寸土寸金。有的居民又比较抗拒政府在周边设置公厕,公厕选址、建造难度较大。
        2、公厕分布不合理。城区公厕分布不合理,部分地区特别是老城区数量比较多,如莞城区公厕数量就不少,而有的新建区和有的主干道两侧无环卫公厕或者千米内无公厕,部分公共场所无公厕或者社会公厕协调不好。
        3、公厕位置隐蔽。绝多公厕都在一些比较小而且比较偏僻的地方,一般人很难找到,特别是在一些主干道上,要想找公共厕所很难
        4、指示牌问题。很大一部分公厕没有指示牌,或者指示牌位置隐蔽,被树遮挡;有些指示牌太小,不容易看到,或者内容不准确,指示方向不明确。
        5、卫生状况。部分公厕存在内部有异味,便池有堆积物,废纸不入篓,墙上乱涂乱画等现象。
        6、男女厕位数量设置不合理。我市现有老旧公厕建设较早,男女厕位都参照以前的标准,设置不合理。

 

建    议:
        结合打造“全域旅游城市”与“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公厕革命”。以国家3A或准3A公厕的要求为标准,对全市现有公厕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增建、扩建一批风格各异、区分度高的公厕,把公厕打造成城市亮点,通过“公厕革命”,争创全省公厕领域的排头兵。
        1、针对公厕数量少的建议
        (1)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凡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办理规划手续时,规划部门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规划有公厕必须建公厕,否则不予办理规划手续。同时规划部门在研究建设项目时,要召开由环卫部门参加的联席会,多听环卫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坚决杜绝因沿街开发致使公厕被拆,又不重建的问题。
        (2)实行开放沿街单位厕所。对于东莞这样一个公厕选址难的大城市来说,部门、单位内部厕所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这些厕所实行对外开放,是解决公厕偏少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当然,单位对外开放厕所之后,必然会增加单位的水、电、人力等资源的消耗,建议相关部门对单位进行部分补贴。
        (3)多建移动环保型公厕。对于一些车流量大、人流量大,但是又没地方建固定公厕的地方,多建一些移动环保型公厕。尽快使公厕的密度和数量达到规划的标准。
        2、针对公厕不好找的建议
        (1)把公厕设计成统一的颜色或者样式,增加醒目性。
        (2)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指示牌。可以在公交站牌的地图上标注周边公厕的位置,也可以在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交叉口或者主干道和主干道交叉口设置指示牌。
        (3)指示牌可以设置多一些,每隔五百米就设置一个。
        (4)增加公厕指示牌的维护。公厕管理应涵盖公厕指示牌的维护。
        3、关于公厕内部设置的建议
        (1)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完善公厕内部设置。设置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在公厕内部和洗手盆设设置安全扶手栏杆。
        (2)公厕内部脏乱差,不只是因为打扫卫生不及时或者说不文明如厕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厕内部冲水设施不好,水量太小的缘故。所以对于公厕内部设施应当进行改善,特别是和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的一些设施,比如冲水器,拖把,纸篓等等,用一些质量好一些的,或者注意定期检修,而不是被动的等着它坏了采取维修。
        (3)可以在公厕内部标明举报电话,当一座公厕里的内部设施很长时间没有人来维修,这时居民可以把情况反映到相关部门,再由相关部门对负责检修的部门和人员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这样监督机制会更加有效了,而且维修也会更及时了。
        (4)增设第三卫生间即无性别厕所。
        4、针对公共厕所卫生状况的建议
        (1)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厕中安装大功率换气通风设备,加强公共卫生间内的空气流通。
        (2)可以在公共厕所的周围种植一些植物,如果没有空地,可以放几盆盆栽,既可以美化公厕的环境,还可以吸收厕所的气味。
        (3)加强公厕清扫保洁力度,人流量大或节假日要加大清扫保洁的频率。
        (4)加强文明如厕的宣传。
        5、关于男女公厕和厕位分配不合理的建议
        按照2005年12月起实施的建设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新建的公共厕所要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厕位数量。对应我市应重新规定公共厕所的审批和验收机制,强制性设置公共厕所中女厕位(蹲和坐)与男厕位(蹲、坐和站)的比例必须达到2∶1,其中女厕和男厕的蹲(坐)位的比例必须达到4∶1,女厕所面积也必须相应增加。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