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它有着中国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世界性意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虎门为龙头打造“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文化旅游品牌是全面提升东莞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目的地的最重要“王牌”。
        1、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镇两级政府对旅游业既可以作为第三产业主力又可以作为第一产业推手的经济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旅游业呈现缺少规划、缺乏主体,概念模糊凌乱。长期以来,东莞是华南最大的客源输出地,却不是旅游目的地,民间所谓“留不住游客,住不下客人”形象至极。
        2、未能认识到虎门作为鸦片战争爆发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独特历史地位。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还仅局限于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等范畴,缺乏产业概念。
        3、虎门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景区间的交通通达性不够;旅游业形态单一,未形成系统性、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尤其旅游管理军政掣肘不能统一;环境卫生也亟待改善。

 

建    议:
        一、厘清虎门作为东莞旅游业界“龙头”的地位。虎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毋庸赘言。现代虎门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镇,1978年,领到全国第一张“三来一补”企业牌照(“粤字001号”)的“太平手袋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虎门富民服装城是全中国第一个的服装集散基地,是市场经济一个成功典范,中国最具财富传奇的一个经典版本;虎门曾有“全国乡镇第一镇”美誉。因此虎门具有龙头的巨大资本。
        二、加大市镇两级政府投入,联手打造虎门旅游“龙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和东莞滨海湾新区的落地,是打造虎门“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旅游产品的巨大机遇。市、镇两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7〕39号文件精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打造旅游龙头。
        三、整合虎门旅游资源,树立标志性地标,提高旅游的可识别性。学术界对于旅游者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有明确结论。目前,虎门有林则徐销烟池旧址、鸦片战争博物馆、沙角炮台、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等历史资源标志性景点,但还远远不够。根据城市道路命名应充分考虑文化优位原则,在充分尊重城市文化和路名的个性要求下,规划及城建部门可考虑将现有的连通威远炮台至沙角炮台主干道更名为“林则徐大道”,与虎门大道相呼应;在进入虎门镇区的两条主干道路口设立“鸦片战争爆发地”或者“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地标性建筑,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虎门历史文化旅游”的可识别性。
        四、以服装业吸附游客,提升旅游业量能。中国(虎门)国际服装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具有深远影响。打造虎门服装产业与虎门旅游融合的“服装旅游”产品,是一条积极可为的路子。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领和规范服装业的健康发展,让虎门服装成为成为国际化滨海新区、国际化虎门的靓丽文化名片,成为粤港澳的“山海磁芯”,使得“游客”不再是“过客”。
        五、继续强化绿色环保,做好休闲旅游景区规划。滨海湾新区规划宏图在于“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以虎门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与滨海湾新区战略规划有着极大的一致性。虎门应重点整治沿太平水道河岸、环威远岛、沙角的沿岸珠江口岸的脏乱差的环境;打造沿太平水道沿岸绿道,引种高大的乔木,增加城市绿化总量;营造更舒适优美的休闲区域,提升城市品质。按照不低于4A/5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虎门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虎门在此应当积极有为。建议规划部门沿太平水道河岸设计别具特色的文化建筑,突出特色小镇元素。借鉴国内外著名城镇的设计风格,开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建筑格局,为提升虎门魅力锦上添花。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