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滨海湾新区的落地,市委、市政府初步明确滨海湾新区发展定位是国际滨海湾区新城、现代开放创新都市,产业定位就包括现代海洋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现代海洋产业覆盖面非常大,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便是滨海旅游。
  新湾,是东莞传统的渔村,也是东莞市最后一个渔村。近十几年来,新湾的大多渔民都上了岸,出海打鱼的渔民也越来越少,以至于曾经一度人流鼎盛的海鲜码头也开始变得冷清起来。作为连接威远岛与沙角、长安TOD都市区的一个重要节点的新湾,历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渔港,具有发展滨海休闲渔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对于未来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家农业部于2012年12月4日印发了《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 2012 〕 35 号),首次出台政策支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渔业,能够把现代渔业、旅游、观光、健身、娱乐及海洋与渔业文化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在滨海湾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一方面,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国际机场、港口码头的复合交通条件,构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极大地拉近了滨海湾新区与珠三角乃至粤西、粤东的距离。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强大的消费群体也必将会给渔港小镇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
  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可带动滨海湾新区的城市建设、旅游、交通、餐饮、物流、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滨海湾新区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保护。与此同时,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渔业还能明显地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饥会,能较大幅度地增强对滨海湾新区绿色GDP的贡献,更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渔业,也有利于推进新湾渔村环境整治、美化家园,不断提升渔港小镇在珠三角地区的知名度。这也是我市市镇两级政府较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    议:
  一、在滨海湾新区框架范围内,细化新湾渔港小镇规划,加大三旧改造的力度。大力整治沿海滩涂,拆除各种违章建筑,建设沿海绿道。
  二、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渔业,最终的落脚点肯定在“渔”和“休闲”,要提升渔港小镇的影响力,就必须要有一定分量的文化作为支撑。新湾渔港周边地区,有威远炮台、沙角炮台、林则徐销烟池、鸦片战争博物馆等,这些遗址、古迹都是中国近现代史开端的重要见证,也是东莞旅游文化不可复制的靓丽名片。把这些遗址、古迹完整地串联起来能极大地提高我市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挖掘“疍家文化”元素,改扩(建)疍家文化博物馆,多角度展示新湾疍家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民风民俗,展现疍家文化历史的演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借鉴国内外渔港小镇、渔人码头建设经验,把新湾渔港小镇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慢生活”休闲、娱乐的绝佳之地。
  


提案者: 殷毓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