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我市的消防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问题,为提高应急水平,各级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我市由于早期工业发展较快,发展情况往往快于规划情况,不少镇街存在城中村众多,出租屋和数量繁多,小作坊、小档口共生并存,排查难度大,隐患多,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再加上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飞速发展,居住集中度也越来越高,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如上海市静安区高层住宅楼大火造成死伤一百多人的惨痛事例,为我市住宅小区消防管理敲响了警钟。
  从我市的消防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我市外来人口、“三小”场所、出租屋较多,消防安全隐患存量大。就高埗镇来说,现有“三小”场所和出租屋8735家,数量十分庞大。很多“三小”场所无任何消防技防和物防措施,且普遍存在违规住人的现象,虽然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标准,但对这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难度很大,经常出现治理、反复、再治理、再反复的恶性循环状况。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出租屋遍布四周,居住人员密度大,消防安全环境差,居住人员消防意识素质不高,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是违章既有建筑先天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因历史问题,我市存在一大批违章建筑。这些建筑没有合法审批手续,普遍存在建筑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级和消防设施设置标准低,消防车道、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等问题。由于其合法性未得到有效解决,且无法满足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推进整治存在法律支持、资金保障、民生安排等现实难题,造成各行业部门和村(社区)均怕触及“高压线”,未实现有效监管。
  三是新兴经济业态催生火灾隐患研判不足。由于经济形势变化,近年来我市分租式厂房,电子商务类场所大量涌现。这些场所大多存在未经消防行政许可,人为地破坏了原有的消防格局,导致出现消防安全疏散、防火分隔、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管理,生产、经营、仓储和员工宿舍“混居”等多方面问题。对新生业态情况,目前我市相关部门的火灾形势明显研判还相对不到位,认识前瞻性相对不足、预判不够,具体监管部门不明确,未出台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导致出现监管真空。
  
建    议:
  建设和谐幸福新东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是时代的趋向和要求。对此,我们提出深化信息化消防管理手段,完善和健全我市消防体系,建议如下:
  一是大力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依托“智网工程”平台,优化“智慧城市”火灾防控工作板块,制定标准、规范流程、明确职责,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利用基层管理组织延伸消防管理触角,构建“全民消防”格局,实现对各类场所的消防巡查,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构建条块结合、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消防管理平台。
  二是广泛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大力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全面推广独立火灾烟感报警器、简易喷淋、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组织调研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经验,积极推进建立我镇消防安全远程监控中心,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易燃易爆场所、大型综合体、高层建筑等纳入实时监控范围,提高重点场所的防控水平。
  三是完善应急救援管理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增强社会救援力量,依托消防大队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将公安、安监、医疗、交通、民政、市政、环保、城管、通信等专业队伍纳入统一调度指挥,进一步明确各类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职责权限、法律责任、指挥调度、处置措施等事项,有效建立起“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协调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提案者: 高埗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