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东莞市建筑垃圾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然而由于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等原因未能完善,装修后和工地作业后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置较为随意,未能集中收集及处理,乱倾乱倒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占用公共场地,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深圳市光明新区“12 .20”事故。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约为500~600 吨。 建筑垃圾产生量和经济发展状况具有相关性,建筑垃圾产量随着行业产值增加而增长。近年来,东莞市工业与民用建筑年度施工工作量在3000-4000万平方米,按这样推算,我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150-240万吨,随着东莞市的城市化发展,相关部门预计建筑垃圾量每年按20%增长。我市现阶段也面临着这一问题,就是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大,但未能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及科学处理,须尽快寻求出路。
  一、经相关资料统计,东莞市目前可开发建设用地已经消耗90%以上,未来东莞市的城市化建设将以“三旧改造”为主,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也相应增加。然而东莞市人口密度大、可用土地面积少,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大,容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直接影响我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二、经咨询相关部门,我市当前没有完善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未能及时对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积存现象较为明显。
  三、我市是一个缺乏建筑原材料的城市,砂、石等建筑原料需求量较大,且大部分材料从外引进。经相关部门统计,东莞市近几年年使用混凝土量超出1200万立方,砂石综合原料用量超过1600万吨,所需要的建筑原材料资源经常存在短缺的情况。
  
建    议:
  一、根据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建议我市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及终端处理系统。
  二、建议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能尽快完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管理办法及法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乱倾倒行为严格处罚。
  三、建议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能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政策上有所倾斜,鼓励和支持政府工程优先使用建筑垃圾经加工后的新型建筑原料、新型建材材料、砂石骨料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消化建筑垃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建议东莞市物价局制定和规范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的收费标准。
  五、建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给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补贴。
  


提案者: 谭炜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