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生动而精彩的缩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篇章。东莞坚持围绕创新转型发展、全面开放格局、区域协调发展、美丽东莞建设、社会和谐善治、文化繁荣兴盛的总体要求,并努力推动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但对于新时代智慧城市的整体要求来讲,东莞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市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停车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已远赶不上我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机动车迅猛增长的态势,停车难已经成为全市多数镇区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停车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已成为东莞市民出行的“顽疾”,成为我市和谐善治、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问题。
  车位难求,障碍通行。一方面车多路窄、门前车位占用,停车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收费车位空置率较高,路边免费车位车满为患,且附近居民长期占用,无法合理流动使用,特别在办公、住宅、商业相对集中的繁华地段,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每到上下班车流高峰时段,塞车现象已成常态。停车难、停车乱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造成交通拥堵、妨碍交通安全,还给东莞市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群众意见越来越大。特别是像莞城区作为老城区的主次干道,街道比较狭窄,而且人流量、车流量大,停车成为难题。加上有些区域不宜划定机动车停车位,只能将停车位拓展到人行道,甚至占用盲道。有些区域因停车量太多阻碍交通,我市相关部门也曾积极采取措施,例如将路边公共车位划线私有化,收取较高停车费,大大减少了该区域的停车数量。但是这个措施也带来了该区域商圈的消极发展,并非解决停车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市停车难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要努力推动停车走进智慧新时代,智慧停车解决的不仅是停车问题,实质更是帮助市委市政府针对交通状况定制管控方案,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并为东莞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建    议:
  一、加强政府推动,扶持政策支持。
  智慧停车能否为“停车难题”带来最大程度的改善和缓解,关键需要政府的推动。东莞市委市政府可通过加强城市功能,制定出台重点功能区配套政策措施推进智慧停车的开发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科学划定主次干道停车位,对人流车流较大路段划定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满足市民停车所需。交警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趋势、人流量和车辆量数据分析,积极探索道路交通管理新思路,拟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停车智能化管理项目,集大数据与“互联网+”于一体,为市民提供车位查询、地图导引、停车导航、车位查询等信息引导服务,有效提升市民停车的便捷性和出行计划性,更好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深入研究,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资源,科学规划,协调绿化面积与道路的合理比例,积极发展地下停车场、空间立体式停车场,扩充单位空间的停车数量,同时实现共享停车,分时段解决车辆停放问题。增设部分停车用地,弥补局部地段停车难的问题。现东莞市各镇区的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急增的机动车停放需求,建议将闲置的零星地块、政府未来规划用地规划成临时停车场。
  吸引社会资本,鼓励修建立体停车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促进社会资金在老旧停车场进行改造提质,推进停车产业化,积极鼓励建占地少、容量大、存取车安全方便的机械化公共停车场。相关部门调研停车收费政策,可采用“分地区、分时段、分长短”的计费方法,解决车辆停放失衡现状,引导车辆合理停放。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提高停车周转和停车资源利用率。
  三、实现停车智能化,不断探索新科技。
  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东莞,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一系列“科技兴莞”政策,智慧停车行业要实现对新科技的不断探索和新理念的合理运用,与相关行业实现深度合作,搭起新连接,开拓新市场。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使停车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停车场利润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最优化。实现停车智能化,让停车人更好地停入车位,让同样空间可停入更多的车,实现快速通行,避免过去停车场靠人管,收费不透明,进出停车场耗时问题;还可以提供特殊停车位,比如宽大车型停车位、新手司机停车位、充电桩停车位等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服务。同时,建议引入停车诱导系统,通过路边可变的电子信息提示板,提供实时停车信息,引导司机迅速找到停车位,减少寻找停车场的交通量等。
  智慧停车是城市智慧出行的起点和终点。未来智慧停车将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更顺畅的驾驶体验和更有序的城市环境。


提案者: 叶宝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