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自2008年底成立以来,市政府和卫生局对社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各项工作在考核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对于转诊程序的落实,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据调查,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病人转出,没有病人的转入。卫生体系的‘双向转诊’演变成了‘单向转诊‘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相关部门的转诊配套政策不健全不完善,没有片区负责社区转诊制度,增加了转诊难度。另一方面对社区的’双向转诊‘的考核考评力度有限。
建 议:
一、制定和完善转诊的配套制度。医院与社区实行分片区包干制,如市各人民医院可分别包干五个镇街的社区转诊。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社区转诊工作的考评和考核。
二、建立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的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转诊到社区的病人的病情与治疗方案,让居民放心转入社区医疗机构。也可对社区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加强对住院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的宣传引导,使病人与家属解除转入社区的顾虑。
三、提高社区接诊能力。针对目前社区只转出不转入的情况,关键是提高社区的接诊能力。增加社区药品品种与治疗设备,使病人的治疗方案基本与医院接轨,有利于病人康复。
四、转变病人的就诊习惯。居民一旦生病,传统观念只转上不转下,其实当病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社区完全有能力对疾病进行治疗与观察,要改变病人的就诊习惯十分重要,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与落实,使病人的就诊当先想到的是社区,如需转诊,医生通过信息平台,直接转往上级医院,并预约挂号,起到方便群众作用。同时社区还要加强‘双方转诊’宣传,可通过宣传栏及新闻媒体,社区加强做好病人的引导与宣教,让居民获得实惠又优质的服务,关键是身体得到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