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服务水平方面
由于医疗专业人才短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缺位,导致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群众信任度不够。
(二)服务能力方面
部分旧站点布局不够科学,达不到“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覆盖要求;受中心站点建筑面积、设备陈旧配备不足以及社保药品目录限制等原因,服务能力和承接能力难以满足群众对医疗保障日益增长的需要。
(三)服务形象方面
大部分站点装修较为陈旧,就诊舒适度体现较低。
(四)传染病的日常监控和处理能力方面
人员配备不足、应急装备器材短缺,疫情的防控能力和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建 议:
(一)提升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增加人员编制配备。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计划调整下属站点医务人员配备,调整后,下属站点标准配备全科医生4名、护士名4名、公卫医生1名,药剂师2名,收费员2名,需增加镇定编制60个。
2、提高人员待遇。根据市卫计局、市财政局、市社保局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外人员工资待遇的请示》(征求意见稿)的标准要求,提出工资改革方案。
(二)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承接群众首诊需求。
1、提升中心门诊的承接和承载能力。参照全市先进镇街,建议规划建设一栋塘厦镇公共卫生服务大楼,作为社卫行政和门诊中心,同时可考虑将全镇医疗卫生系统办公用房合并考虑在内。
2、推动站点建设。一是继续推进沙湖、石马等2个新站点的建设,实现全镇社区全覆盖;二是启动旧站点搬迁计划,逐步将石鼓、平山、第一社区、大坪、龙背岭、莆心湖等6个布局不合理或偏离群众集居地的站点进行重新选址搬迁,使社区卫生服务更贴近群众。
3、加大设备投入。结合站点建设标准,做好设备采购精准化预算,逐步淘汰和更换一批设备,以满足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需要。
4、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快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二是推进医疗预约系统建设。三是增加下属站点支付渠道。
(三)提高服务形象,为群众提供更舒适的就医环境。
1、推进旧站点升级改造。对日久失修站点进行统筹评估,合理规划,适当从公用经费中增加日常维修维护经费,使旧站点环境得到改善;三是统一标准。根据新标准建设要求,做到功能科室布局统一,上墙制度统一,标识风格统一,院感配套统一,设备设施配备统一等五个统一。通过站内医疗氛围营造,实现整体硬件形象提升。
2、提升工作人员形象。一是规范工作人员装容。二是加强礼仪培训。三是提高服务意识。
(四)提高传染病的日常监控和处理能力,减少突发疫情的发生。
1、提高疾控队伍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通过打造疾控队伍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对现有疾控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选派人员前往市疾控中心及医联体合作单位进修,提高疾控队伍专业水平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
2、建立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和风险补助津贴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意见》(国办发〔2015〕1号)文件规定,拟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防疫津贴补助和临时性工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