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前沿,将催生信息产业的新形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人工智能正处于从理论研究和小范围应用转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时期,一旦这种转变完成,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东莞如果在这场大变革中不能提前布局并引领其发展,将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认识到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宣布组织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2017年11月科技部成立了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宣布了首批四个专项开放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东莞要充分利用多年来发展制造业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在竞争白热化之前加紧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战略主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交上漂亮的答卷。
目前东莞发展人工智能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研发能力不够,我市虽然引进了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分析及其应用与产业化等创新科研团队等一批研究机构,但无论是基础研究能力还是应用研究能力都有所欠缺,不能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形成有活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二是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氛围不足,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相比,东莞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氛围有待改善。三是产业智能化升级速度较慢,各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多处于观望阶段,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不高。四是大数据的发展存在产业链不完整、数据开放共享进展滞后、应用水平处于低位等问题。五是对尖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缺乏发展人工智能的人才支撑。
建 议:
一、培育成熟开放的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聘请顶尖人工智能专家为我市政府高级顾问,为东莞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把脉。对我市现有科研机构和平台中具有人工智能研发能力的要加强激励和考核,争取能涌现一批有应用价值的尖端基础研究成果。积极引进拥有人工智能成果的研究团队,并为这些团队搭建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桥梁,帮助人工智能研究项目落地。
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依托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完备的产业链优势,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布局产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软硬件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发展东莞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力量。引进一批拥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小型企业,引进一批大型人工智能制造企业,吸引国际先进人工智能公司来东莞建设分部。
三、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物流、金融、商务、家居、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应用人机协作、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以保持推动东莞制造业迈向产业链高端。在物流、金融、商务、家居、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改善供给体系质量。
四、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东莞
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是大数据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要做好大数据基础建设,以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统筹利用、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以市场为主导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基于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信息化、网络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网络化和政府服务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为百姓提供便利高校的政府服务。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维护数据安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加大力度引进人工智能尖端人才
加快城市教育、医疗、城市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以增加对智能制造尖端人才的吸引力。一是加大对公办教育的投入,解决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教育系统难的问题, 开通重点产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并给予其子女相应的学杂费津贴。加大医疗投入,特别注意解决镇区医疗水平不高的问题。二是改进现有的落户政策,简化审核手续、减少人为障碍、加快补贴兑现速度,真正做到欢迎人才,海纳百川。三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宜居生态之城,特别是加强镇区的市政规划和精细化建设,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