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到2012年,广东要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100家创新平台。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国际化创新体系。朱小丹省长2016年在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上也有重要讲话,在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平台建设上把广东省技术创新中心作为一项重要举措。
  东莞已经建成比较成熟的电子信息工业产业配套,而且这些产业链环节的龙头企业大都设有研发机构,其中不少还是国家级水平,建议结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由东莞牵头设立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工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充分发挥东莞本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极具产业竞争力的综合集成、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以期推动我市、我省乃至大湾区科创体系建设更上一台阶,扩大东莞科技创新的辐射力,并为新时期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局面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中心”的服务定位是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以及升级,巩固和强化大湾区在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上的优势。
  
建议:
  充分发挥我市在半导体、电子电源、印制电路、电子制造设备、移动终端设计等电子信息行业的资源优势,由政府牵头,配套相应的专项项目资金,组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工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的组建可以部分依托此前广东省关于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配套资金,由龙头企业联合其他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实体化的创新中心。中心的运作可以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① 以产业技术协会或产业联盟为基本构架,协会或联盟理事会负责统筹各成员单位资源,每季度或每年度定期提出相关的共性技术研究课题,联盟成员根据自身意愿及理事会安排,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在课题组成员之间依照参与程度进行共有。具体的管理章程由联盟理事会制定。
  ② 以股份制公司的方式进行运营,由龙头企业进行牵头,上下游企业依据自身意愿进行出资,组件新股份公司管理研究团队对中心的经营进行负责。该公司组建及管理方式可以参照“华正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其宗旨在于建设在电子信息工业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在部分领域能够引领国际产业技术发展。
  附: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无锡市落实中央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新创新体系典型,在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国家02重大专项与国家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共同支持下于2012年9月在无锡新区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是由中科院微电子所和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龙头企业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深南电路5家单位共同投资而建立。后又新增苏州晶方、安捷利(苏州)、中科物联、兴森快捷、国开基金五家股东。到目前共有十家股东。
  建议可行性分析
  ① 国家政策导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启动广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指示、朱小丹省长在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均体现了国家及地方对于科创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战略也逐渐清晰。
  ② 本土资源优势。电子信息工业为东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东莞市聚集了来自蓝思、中稼等半导体厂商,坚朗五金、奥海电源等电子电源类厂商,生益科技、东莞美维等印制电路行业厂商,OPPO、VIVO等移动终端厂商,正业科技等各类电子设备制造商等,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在行业资源的整合与上下游协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③ 东莞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已成为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期间东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全社会R&D经费支出等主要科技指标较之“十一五”时期均实现显著增长,东莞已从闻名全球的制造业名城逐步转变为高速崛起的创新城市。随着今年“倍增”项目资金的投入,相信东莞全市科技创新的生态将更为焕然一新。
  

提案者: 刘潜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