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医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广大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只有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医改才能成功。东莞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398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受工资待遇、编制晋升等因素影响,不少社区医疗出现了“招人难”“留人难”的现象。早前《东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案》正式下发。《方案》明确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基本破除,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方案》总结了东莞公立医院改革的四条基本路径,包括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明确了东莞医改的七大任务,包括医检结果互认、完善分级诊疗、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等等。无论如何,有必要把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和辛苦付出,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放在首要位置。当前,医疗卫生事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层医生人才流失率高
东莞目前社区医务人员缺口达到查不多2000人。基层原有的医生也有的因待遇低而改行、跳槽,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不足,基层医院只好降低招人标准。其中,大多人不愿意去基层,愿意去基层的又大多没有从业资格证。基层原有的医生也有的因待遇低而改行、跳槽,人才流失严重。目前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收入是参照事业单位工资模式,分为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以及绩效工资。据估算,医务人员的平均工资在2000-3000元/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编制不够、待遇不如同级医疗机构等因素影响,就曾出现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人难、医生频繁跳槽等现象。他们没能获得合适医疗机构就业机会,宁愿选择改行。医学毕业生严重缺乏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的观念,就这样造成基层卫生机构招募和留用人才两难的局面。
二、社区医生晋升存在难题
社区医生晋升也遇到了难题,尤其是中、高级职称。社区医生工作琐碎,考试内容包括内、外、儿、口腔等多个领域,一般很难过关。寮步是东莞社区卫生说没有保障机制,竞争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招人留人也难。
三、民营医院无补贴难生存
东莞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办医院数量,全市八所三甲医院中就有两所是民营医院,东莞民营医疗发展一直被称为全国的标杆。东莞所有公立医院前年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即药品在进货价的基础上增加15%加成)政策,由于政府补贴,民营医院曾希望能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只有四家民营医院自行实施药品零加成,绝大部分的医院不愿跟风,担心难以生存。东莞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由此造成的亏损部分可由市财政来进行补助,但民营医院没有补助。
建 议:
一、聘用人员可享绩效工资
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总体提升薪酬水平,规范岗级薪酬差距,已经是当务之急。取消编制内外人员身份界别,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以岗定薪、同岗同薪。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把全科医生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解决其身份问题,并确定专门的职称评定系列,让他们干起来有劲头。在待遇上参照大医院医生工资标准,给从事社区医疗事业的全科医生同样待遇。提高社区医生待遇,使之待遇优于大医院,这无疑能留住人才。
二、稳定卫生技人才队伍是保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创造较好的居住环境,解决一些基本生活条件,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但是目前卫生院居住环境的改善所需的资金是基层单位根本无法解决的,只有在原有的条件下尽可能让在职人员得到改善。通过制定相关住房管理制度解决在职职工住房问题,保证在职人员生活、学习、居住基本条件。如租房管理办法保障卫生院住房在职职工居住率。
三、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成长
创办卫生技术人才进修学习基地,使培养的人才尽快成长,更快时间地服务于基层。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工作招聘方面降低条件,减轻经济负担,这样能为基层留住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服务基层的优惠政策,引导人才流机会、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等,引导医疗卫生类毕业生到基层地区工作。
四、给予民营医药政策支持
相比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存在亏损,则只能依靠自身消化解决,没有政府补贴。从医改的方向来看,民营医院在发展高端、特色医疗上大有可为,或可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经营来弥补,此外,民营医院在管理体制上也相对比较灵活,可通过现在管理模式,进一步减少药品消耗等运营成本,政府能进一步关注民营医院的发展,在补助方面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