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一、现状情况

  2015年,东莞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正式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截止2016年底,东莞的汽车保有量为220万辆,停车难问题相当突出。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东莞城乡结合部及城镇街巷内车辆乱停乱放更为严峻,不但经常导致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更影响救援车辆尤其是消防车辆通行,成为消防安全一大隐患。

  二、原因分析

  (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带来了停车需求与停车泊位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经过长期的实地体验、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上班或下班时间的“挤门效应”多发,在人、人力车、机动车混合通过的情况下,交通参与者行为失范,导致道路通过能力下降;司空见惯的交通不文明行为,助长了交通拥堵问题。造成了交通“乱象”,成为整治顽疾。

  (二)乡村及城镇街巷内的交通设施配套滞后于实际需要,而且在管理方面出现村级及居委会基层与交管部门相互扯皮等现象。目前乡村及城镇街巷内车辆乱停乱放,并没有部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司机的不文明行为。

建    议:

  (一)加大乡村及城镇内街巷交通设施方面的投入,明确村级、街道基层单位管理的职责,完善乡村及城镇内街巷交通设施的配套,让司机有章可循,也便于警方执法。

  (二)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社会资源利用新技术参与停车场建设。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市民参与改善交通环境行动。例如,交管和消防部门建立接受市民上传乱停乱放车辆、阻塞救援通道不良行为图片的微信、QQ、彩信的平台,配合交管部门取证后执法。以达到节省警力,并对司机不文明行为起到阻吓作用的目的。



提案者: 何玉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