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领导的有力助手,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全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群团组织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党的群团工作,始终将其摆在全市大局中谋划、部署和推进。近年来,全市各级群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化改革、推动转型、服务群众、扶贫攻坚、维护稳定等各条战线上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和人才第一资源等作用,为推动东莞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群团工作要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升群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同时,群团组织要大力推动改革创新,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工作品牌。此外,要加强和改进党委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实现党群工作“一体化”推进。要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群团干部队伍。要加大对群团工作经费、人员、阵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群团组织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


建    议:

  1、搭建参与政治生活的平台。坚持安排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领导担任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积极推荐群团组织所联系的各界优秀工作者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拓宽各界群众参政议政渠道。同时,注重推动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活动,开通微博、微信等新载体开展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新风正气。鼓励群团组织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握青少年思想活跃、交流频繁的特点,不断巩固各族各界青年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2、搭建参与经济建设的平台。大力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创业大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开展创业就业,不断激发群众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继续加强大学生“展翅计划”工作,做好岗位开发、岗前培训、岗间管理和岗后总结等。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3、搭建与企业合作的平台。群团组织要致力发挥团结动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作用,把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动员群众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创优。与企业联动,构建大学生实习、见习平台,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储备合适人才。

  4、支持群团组织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完善群团组织负责人定期接待群众、社情民意调查研究、群众诉求反馈等制度,发挥好维权热线作用,继续举办“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严格执法机制。进一步强化群团组织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权益保护机制。

  5、创新群团工作机制。尊重群团组织性质、特点和规律,支持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体现群众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以提高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扩大有效覆盖面为目标,积极投入社会建设中,开展工作的同时,探索加强党和群团组织共建机制。群团组织领导机关要改革和改进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指导群团组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基层群团组织建设思路和模式。

  6、加强群团组织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群团组织干部选配条件,积极开展群团干部培训工作,推进群团干部跨系统多岗位交流,加强群团组织与党政部门之间干部双向交流。建立青年人才库,把群团组织建设成为培养输送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支持各级群团组织定期开展干部队伍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

  7、创新群团工作方式。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做好群团工作的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群团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树立以群众为本的理念,健全依靠所联系群众推

  进工作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支持群团组织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引导服务群团工作的路径和载体,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整合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群团网站,推进群团组织与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的合作。



提案者: 李杰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