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莞城传统的商业区,现状基本保持了民国时的原有风貌。它见证了从明朝至今,莞城东江沿岸商贸活动的逐步繁荣的过程,对研究东莞历史城区的商贸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莞城中兴路—大西路是最能集中反映东莞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地段之一,也是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是东莞城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该历史文化街区在东莞历史文化名城构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做好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各历史文化资源的修缮与环境整治,意义重大。


建    议:

  一是做好山水格局保护,保护东引运河、珊洲河等水系,做好珊洲河沿线地区城市设计,体现为整体城市设计,主要侧重于总体开发策略研究和整体空间引导,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前两年,已经分别完成珊洲河两岸的截污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期间通过建设截污管网和进行“先清后补”、水体“有氧化”等措施,不但削减了污染物总量,更达到消除河水黑臭、恢复河涌自净能力的效果。珊洲河以前是一条发黑发臭的河涌,经过莞城有关部门的大力整治之后,它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建议两岸生活污水可借助新建成的截污管道排向市政污水管网,另外,通过在珊洲河和东江之间增设抽水泵,用于对珊洲河补充良好水源。建议相关部门能继续加大整治力度,让珊洲河的水一直清澈下去。建议莞城可以进一步优化河涌两岸环境,结合该片区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将这里打造成新的文化景观。

  二是景观通廊保护,保护珊洲河、东引运河、中兴路-和平路、珊洲桥-振华路、西城楼等景观廊道,并严格控制廊道宽度范围内的建筑。

  三是街巷分级管控,根据历史街巷现存的实际状况,采取分级保护的策略,保护构成历史街巷格局的街巷名称、走向和街道轮廓尺度,以振华路—西正街—东正街为主要保护街巷,同步加强构成历史城区内树枝状道路格局的中山路、中兴路、兴贤里、旨亭街的道路景观建设,根据道路职能,发展特色街道景观。

  四是风貌分区保护,将历史城区划分为民国骑楼建筑风貌区、旧城风貌区、公共建筑风貌区、园林景观风貌区与自然景观风貌区等5片风貌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指引。

  五是建筑高度控制,分区控制历史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护景观通廊。

  六是做好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鳒鱼洲工业遗产保护。鳒鱼洲位于东江,形状似鳒鱼。鳒鱼洲以前为进出口货物卸载点,内有逾20个码头。其以前还是一个工业区,内部大多数是外贸企业。这是东莞一个重要的工业遗迹,一定要做好这片地区的活化工作。

  七是加大对相关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和宣传推介。比如,容庚故居位于莞城旨亭街8巷2、4、6号,是“三进三间两廊”式东莞清代民居。容庚及弟容肇祖、妹容媛均出生于此。但目前容庚故居的宣传推介,远远不够。 对容庚、容肇祖著作的研究,也要进一步加强。




提案者: 宋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