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对东莞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东莞加工贸易发展日益受到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发展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莞制造业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但主要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利润较低等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提高、融资难融资贵、技术人才紧缺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还不够多。但纵观多年的发展,东莞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比较好的升级态势,尤其是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明显增加;从价值链环节上看,生产模式沿着“OEM(贴牌加工)-ODM(委托设计生产)-OBM(自有品牌营销)”的路线不断向上攀升,大多企业已经接触到了设计、营销、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同时,作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础的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
绝大部分企业还是存在研发人员不足、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创新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自主品牌等问题:
一、品牌意识淡薄。品牌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品牌的作用还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创品牌的道路上走得还很艰难,这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品牌意识的淡薄还表现在对企业品牌的保护方面,企业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被抢先注册的现象仍存在,有一些百年企业的管理者因其品牌意识淡薄,没有及时注册,导致被国内或国外的一些企业抢先注册了商标,从而丧失了自己应有的法律权益,商标被抢注,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价值降低,因为商标是由法律确认的品牌内在的权益要素,产品只有依法注册之后,才能享有应有的法律权益。
二、品牌研发投入仍存在不足。一个品牌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投资。长期以来,我们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外贸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成为出口企业创立名牌的重要障碍之一,一些企业因为研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成长。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局共推动全市1482家加工贸易企业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内设研发机构,252家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引进建成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10个,虎门服装设计等专业技术创新平台11个,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7个,推动全市具有研发能力的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占比从2008年的不到6%上升到2015年的13%。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只有达到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只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1%则企业极难生存。随着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不断上升,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企业自身也应意识到企业要发展要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
三、品牌营销力度缺乏。品牌的培育是一个很精炼的过程。许多企业虽然也注重品牌的创新,但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出口品牌在全球的宣传力度缺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产品同质化和传播的过度化逐渐培养了消费者的挑剔眼光。如不能保持持续的传播,消费者就会忘记你,忽视对品牌的宣传和对不断更新换代的消费者品牌情感的持续培养,最终将导致顾客群体转移。
建 议: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为了让品牌战略凝聚起新的力量,发挥品牌效应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应该对品牌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措施进行深层次的谋划。
一、提高企业的创品牌能力。品牌的基础是企业和产品。因此,应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要以知名特色品牌企业为龙头,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品牌规模效益,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有关部门应把此类企业的生产各项细节标准化,让更多本土企业参考行业生产标准树立自主品牌;同时,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品牌走出去,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
二、强化对新兴产业的创新支撑,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东莞的制造企业应主动适应制造业发展潮流(如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 打印、智能机器人等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生产新模式),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研发准备金补助、建立创新基金、建立学习平台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吸引研发人才,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计量质量标准,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品牌建设环境。
在硬环境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在“走出去”中遇到的种种壁垒。在软环境上,各宣传部门及媒体、新媒体应对本土知名品牌提供宣传绿色通道,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对本土知名品牌宣传以及推荐;不定期利用轻轨、公交站台等公共广告栏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和鼓励民间组织举办高端人才对接会、高新技术研讨会等,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大数据分析及新技术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