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一直接以来,我市中学阶段都坚持上晚自修,在一定程序上提升了初中教育考试成绩,也间接提高了我市在广东的高考地位。然而“晚自习”这把双刃剣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第一是造成一些学生心理失控,是学生突发心理疾病的一个潜在因素。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初一阶段的学生,一直是在受父母呵护,进入初中后,突然加重的学业负担已给学生带来不适,因为要上晚自习所以要住校一周五天都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突然离开父母的关爱,容易引发初中低学生段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到一定时候就会爆发,有的是几年,有的是几十年。没有健全的父母之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一生。本月的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初三的十六岁跳楼的女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惨痛事例。

  第二是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不利于初中生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周有五天时间都不能有亲子交流的时间,其实并不是教育的初衷。而一些家长因为教育理念的滞后,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这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重视亲情交流的培养模式,是很难培养出有良好亲情观念的下一代 。

  第三是交通阻塞严重、安全隐患严重。晚上9:30晚自修结束后,家长因为接着子女造成交通阻塞,增加了家族的开去,如果不接着学生回家路途可能遇到不少勒索,抢劫现象,所以两难。

  第四是增加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强度。由于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学段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学生上晚自习时吵闹,课间追逐打闹时有发生。班主任为了管理班级只好把大量时间用到检查学生是否上自修时安静上,而班主任大都是主科老师,还要花时间备课、改作业。同时班主任还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因此班主任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身体健康状况极不理想,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更高质量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东莞借鉴。目前深圳、上海、珠海以及内地不少地区初中生不上晚自修,这些地区先行一步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家庭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为了更长远地提高我市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我们应该充分信赖并鼓励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而不要只盯住短期的中考分数而抓住晚自修这一个点。


建    议:

  1. 加强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这样可以解决离家远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2. 加强社区教育服务,建立社区辅导站,社区心理辅导站,随时为未成年的学生提高服务。

  3.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取消初中非毕业年级的晚自习,加强庭教育工作,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家庭教育落实到实处,真正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着想,提高我市下一代新公民的综合素质。



提案者: 张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