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在11月24日上午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纲要(2016—2020年)》等事项。梁维东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就要把服务民生贯穿于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各项工作中,实现群众步行“15分钟看中医”目标。到2020年,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按标准设置中医药科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一个特色浓厚、技术适宜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离2020年完成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纲要提出的目标已有四年时间了,但目前还停留在很多市民对中医、中药和传统自然疗法只有极为简单的认识,仍存在很多保健养生的误区。要推进我市中药强市建设,提高市民对中医药诊疗及保健的常识尤为重要。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建议以学校入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医健康进校园”的公益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学常识的普及从娃娃抓起,因而从学生抓起很有必要。而且以中小学教师切身体验作为切入点则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
重视青少年对中医的认可度和认识度。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很强的思维能力,能够接受到中医药理的脉络知识,让这一群体多接触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文化,鼓励他们将中医文化发展成为第二课堂的兴趣,自发研究和探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并且通过他们的传播,提高全社会、公民对中医药日常医疗预防、保健等领域中最大的作用的认识。
重视教师这一群众对中医的推广性。教师,教书育人,提高教师的中医专业知识,有利于教师的工作开展。只有教师对中医药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这是中医传播从青少年抓起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建 议: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由市科协、市中医学会、市教育局研究落实,针对“中医健康进校园”进行详细的部署,镇街教育办周密执行。市卫生局密切配合市中医学会,组织师资力量,保证派出讲师经严格培训。
二、地毯性宣讲。“中医健康进校园”可以以南城街道为示范点,针对南城街道中小学教师开展多种专业课程及实用性强的知识讲座,让学校教师得以致用,巩固宣讲成效。组织全市性的教师讲座,要求学校主要领导人及分管此项活动的领导参与,引起领导的重视,有利于推动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
三、创新宣传手段。学校第二课堂增设“中医健康”的课程,树立青少年对中医药理的基本正确认识。并组织全市性的中医药知识”竞赛,营造“人人学中医,人人懂养生”良好氛围。
四、深化宣传效应。在“国医节”前后举行启动“人人学中医、懂中医”的仪式,利用新媒体等技术传播中医的好处,激发更多人来了解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