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其中,以心跳骤停为首发症状的心血管重症死亡率最高。在我国,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极低,不足1%。按照我国心跳骤停的发病率测算,东莞地区每年发生心跳骤停人数约为4100-4400人,自主循环恢复率为8.52%,出院存活率不足2%。
长久以来,国民的潜意识中认为重症的抢救必须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完成。对于心跳骤停这种死亡率极高的情况而言,这种观念会导致患者错过发病后抢救成功率最高的“黄金十分钟”。目前,几大因素制约了院外急救的实施:(1)心跳骤停现场的家人或旁观者缺乏最基本急救常识;(2)120调度员无法识别心跳骤停,缺乏对呼叫者进行主动施救的引导和指导;(3)公共场所没有配置AED,患者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得到除颤治疗。
作为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件,心跳骤停虽然死亡率极高,但是只要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仍有40%的患者可以抢救成功。因此,应在东莞市内试点实施以“拯救心脏”为主题的急救计划,探索建立东莞地区特色、高效的院前急救模式。
建 议:
1、以区域性综合医院为基础,建立东莞市志愿者医疗培训学院。依托东莞市红十字会,对东莞市所有志愿者进行分片管理,将急救培训纳入志愿者日常管理工作,对所有进入基地培训的志愿者统一管理,定期培训考核;
2、实施以120调度员为主导的院前急救模式。由120主导制定统一的调度员电话指导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前,120调度员负责正确引导旁观者对患者实施现场急救。
3、在公共场所配置AED。在地铁、车站、体育馆及大型商业中心选择配置AED。同时,加强配置AED场所管理人员的急救培训,纳入志愿者医疗培训学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