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目前,东莞全市跨境电商服务企业超过3500家,涵盖跨境电商各个环节,形成了由平台、物流、供应链、电商、行业协会、集群注册、金融服务、人才输送、园区、代运营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电商生态圈,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商集群效应,先后有市邮政局和松山湖、虎门港和虎门镇、东城街道和大朗镇被分别授予东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称号,并启动招商和集群注册工作,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
据统计,2013年东莞共发出国际邮政小包515万件,总货值约7725万美元,日均14000件。2014年全年共发出国际小包1232万件,同比增长139%,日均3.85万件,最高每日出货6万件,总货值约27480万美元。2015年以来,截止6月24日,国际小包发货量达1153万件,接近2014年全年的小包量,总货值约23060万美元,日均6.6万件(2014年1-7月,国际邮政小包共636万件,总货值约9540万美元,日均3件),同比增长1倍。全市有加工贸易企业11000多家,自有品牌7500多个,目前约有7000家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在东莞市跨境电商园区建设方面,东莞市已有的市级专业园区包括市邮政局跨境贸易产业园网商产业园、松山湖电子商务集聚区跨境电商专业区等。目前,前者正在以邮政物流渠道为核心吸引力,借助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的契机,在虎门、厚街、长安等建设子园区;而后者,则以发展综合性电商服务业为主,已引进敦煌网华南中心、汇富集团电商平台、尚睿电子等服务商。现有的园区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各有优势和侧重,都承担着为全跨境电商、为全市产业的探索升级新途径、寻找新增长点的任务。
建 议:
1、市政府应着力扶持、打造全面的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建立完善的通关平台是打造成系统跨境电商园区的先决条件。关检监管与货物通关是跨境电商必须经过的环节,监管与通关的效率问题,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突出。目前国家实施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通关模式,大量企业仍存在通关困难的问题。而在进口过程中,则存在进口商品质量难以鉴别、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企业以非法进口渠道逃避监管等问题。所以加快建设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是当务之急,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加货品通关效率;二是要全面实现各相关机构间的信息流通与透明程度;三是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等方式加大货品通关前后的信息容量。
2、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营机制是支撑跨境电商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设计和优化,充分发挥产业园投资方、运营方以及其他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优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园区的运营宜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架构,由董事会或园区实际拥有者通过授权给经理层以充分的经营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也可对经理层的控制权的形式进行直接监督约束。
3、全面完善和创新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的缺失或效能低下,是各类新兴产业园发展所面临的一大困境,故此,东莞市在准备增建新园区时应从整体层面上打造园区的企业孵化平台、企业培育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法律保障平台和科技金融平台,为入园企业开展各类电子商务业务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善。
4、进一步完善电商人才培养与引入机制。人才是新兴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东莞市可通过两条途径增加本行业相关人才的数量。一是与市辖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打造跨境电商相关研修平台,或与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教育机构合作打造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实施东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本土化培养不但可以解决东莞跨境电子商务本身发展的问题,还可以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青年就业及创业、经济转型等东莞经济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同时,一些潜在创业群体也将是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对象或人才需求主体。建议高校及培训机构等组织更多的力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社会化培训,以进一步扩大东莞跨境电商人才基础;二是提升东莞市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吸引力,这需要政府设置长期的人才引入规划,在可供给的硬、软件方面进一步提高,同时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使新引进人才无后顾之忧。
5、加强电子商务服务业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业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交易主体提供服务的各行业构成的总体,该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承载地,跨境电商园区在电子商务服务业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东莞市应将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集群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予以部署,使产业园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业这一战略型新兴产业的聚集地。